大中華市場看俏 港台股市可望展現榮景

標籤:

【大紀元12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王治平台北十四日電)以港台股市為首的大中華市場,今年以來表現不如人意,台股更幾乎敬陪末座;但就投資價值而言,大中華市場在金磚四國股市中與巴西、俄羅斯並駕齊驅,配合科技股景氣翻揚等利多因素,港台股市可望展現驚人的多頭氣勢。

根據摩根士丹利證券 (Morgan Stanley )統計,香港股市表現向來和美國聯準會利率政策息息相關,主要是香港政府在利率政策上與美國亦步亦趨。

依照過去22年中,聯準會停止升息時間分別為1984年8月、1989 年2月、1995年2月及2000年5月,除了1989年受中國天安門政治事件影響,較不具參考性外,其餘幾次港股於聯準會停止升息後的表現極佳;摩根士丹利證券預期2006年3月很有可能是聯準會停止升息重要時點,屆時港股及地產股將有多頭揮灑空間。

自2000年科技泡沫化後,香港經濟一度陷入低迷,隨著香港特區政府2002年開放大陸人士觀光,並與中國政府於2003年 6月29日簽署了「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 ( CEPA)後,香港近年經濟否極泰來,而其股市國際化及享有高本益比優勢的特色,亦掀起兩岸企業前仆後繼前往香港上市。

兩岸企業赴港掛牌的指標企業中,中國以中國建設銀行引爆42倍超額認購最具代表性,台資企業則以富士康最具指標意義。

身為鴻海子公司的富士康,於2005年初赴港掛牌,迄今漲幅逾150%,總市值逼近新台幣 700億元,其他如順誠控股、巨騰國際及 AAC等重要台資企業,也是今年赴港掛牌上市當紅炸子雞。

根據香港證交所統計,香港歷經科技泡沬化後,股市 (包括主板、創業板等)集資金額一度陡降至2001年的近港幣600億元,但自2002年起股市集資金額即開始穩步攀升,以香港主板市場為例,2001年集資金額雖僅216億元,但香港證交所預估今年集資金額可上看1702億元,成長幅度高達8倍。

除了港股外,台股也是成長潛力十足的重要亞太市場。台股今年以來表現相對落後於國際及亞太股市,主要還是政治不確定因素及散戶持股信心不足所致;不過台灣12月 3日結束三合一地方選舉,選舉結果大致符合市場預期,市場不確定因素消除,有於股市正向發展。

依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外資券商統計,台股明年整體本益比不及13倍,企業盈餘成長則可大幅提升至20%以上,現金股息殖利率可近4%,台股深具投資價值,補漲空間十足,其中又以科技類股最為看好。

根據瑞銀證券等多家外資券商分析,台灣科技股今年第4季及明年第1季前景優於其他新興市場,主要受惠個人電腦升級周期乍現,平面電視普及,3G手機及遊戲機等相關產品熱銷,造就這一波科技產品周期多頭循環至少將延續至2006年底或2007年,甚至還有機會到2008年,而且新台幣匯率趨穩及聯準會將停止升息,均有利於台股向上發展。

相關新聞
選後台股漲聲多 無關藍綠
送雞迎犬 把握紅包行情
南韓股市漲不停連5日創新高 日股從高點脫離
台灣大亞 越南核准上市第一家外資企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