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報分析東亞高峰會與亞洲寄望的新方向

標籤:

【大紀元12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琳紐約十四日專電)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分析,週三在吉隆坡舉行的東亞高峰會意味著尋求「亞洲共同觀點」的企圖在萌芽。這項有十六個亞太國家參加的會議將美國排除在外,即使美國一向是這個地區的實際安全擔保者。

分析指出,馬來西亞外長哈密德於高峰會前夕在華府表示:美國若簽署所有與會國都同意的「友好合作條約」,則可與會。所有的與會國都是在九個月前便接獲邀請,美國若臨時加入,有失尊嚴。美國國務院官員認為,這個會議是「黑箱」作業,宗旨不易捉摸。

分析引述國際事務專家,指出這項峰會意味亞洲國家不願依賴忙於反恐戰爭的美國的領導,而中國等國家就浮上抬面。紐約「亞洲基金會」的史考特.史奈德(Scott Snyder)說:「亞洲國家對於等待美國替亞洲開創前景,已不耐煩。這就是這次高峰會所顯示的。一九九零年柏林圍牆倒塌後,美國對歐洲的想法完全改變。但是,它對太平洋的想法自一九四五年以來就沒有變過。」這次高峰會並未設定目標,也反映出近年來整個太平洋地區的活力和多變性,快速的發展卻沒有一定的方向。

檀香山「亞太安全研究中心」的畢金格(RichardBitzinger)說:「亞洲地區極具活力,這個寬闊的區域對於未來的方向很少意見一致。美國與南韓目前關係冷淡,日本與南韓的關係更是問題,而我們真的不知道中國的走向。」

直到目前為止,各國對這項會議的目的有不同的認知。「新加坡協會」的狄歐(Eric Teo)說:「對於這個共同體,目前還沒有一致的看法。吉隆坡會議只是第一步。」美國雖然被排除在外,但是與會國中卻有一些美國的盟邦。

中國和南韓官員上週說,兩國不會與日本進行會外晤談。台灣的缺席也引起摩擦。華府「戰略暨國際研究心」的柯沙(Ralph Cossa)說:「一個地區最活躍的經濟體之一被排除,能算是真正的東亞組織嗎?」

日本的一位學者批評美國的全球政策著重於反恐,卻忽視了亞太地區,所以亞洲國家必須自求多福。

941214

相關新聞
小泉將宣布提供東協30萬份克流感
東協與東亞高峰會下週登場  加速區域整合
沙烏地阿拉伯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亞太平洋國家領袖明起在吉隆坡舉行高峰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