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加拿大政壇回顧與評述

大選爲主軸 醜聞做推手 原則與利益的選擇

標籤:

【大紀元12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思明報道)未來史學家們書寫加拿大的政治史時,2005年無疑將是濃墨重彩。一年內國會連續兩次不信任案投票,第一 次政府靠一票驚險過關,第二次國會則首次以不信任提案推翻了政府。今年加拿大政壇以大選爲主軸,以醜聞爲主要推動力,而希望政客能抵制利益誘惑則是選民內心的呼聲。

要不要大選,“這是一個問題”

總結今年國會山所見證的歷程,大選無疑是最重要的關鍵字。少數自由黨政府在年初三反對黨首次聯合反對政府提案時已經顯露出跛腳鴨的姿態。而隨著自由黨魁省分部和親自由党廣告商一起以公孥自肥證據的披露,聯邦政府在半年中連續經歷了兩次不信任案的考驗。

5月19日的第一次不信任投票中最關鍵人物既非總理馬田,也非國會最大反對黨保守黨主席哈柏,而是前保守黨政治明星Belinda Stronach,她在這項關鍵投票前兩天戲劇性的退出保守黨,並加入自由党成爲內閣部長。沒有她的戲劇性“臨陣倒戈”,歷史自將改寫。

相比較而言,11月28日的第二次不信任投票則沒有多少懸念,保守、魁人、新民主三大反對黨聯合倒閣,以“國會失去了對政府信任”的提案終結了本屆馬田政府17個月的短暫執政歷程,同時也創造了直接以不信任提案推翻政府的先例。

醜聞調查法官獲選“年度新聞人物”

據中央社12月18日報道,負責贊助醜聞調查戈梅裏法官獲選時代雜誌2005年“加拿大年度新聞人物”。戈梅裏法官所主持的對聯邦贊助醜聞的調查今年頻頻登上各大媒體的頭條,他的調查不僅影響了加拿大的政壇,也引發了公衆對加拿大未來的思考。

在4月份有關贊助醜聞中關鍵性證詞被公佈後,自由黨的民意支援率一度跌至16年來的最低點,落後保守黨9個百分點。隨後馬田罕見的採用電視講話的形式尋求選民的支援,並向選民承諾將在戈梅裏法官報告公佈後30天內召集大選。

戈梅裏法官11月1日公佈了醜聞的初步調查報告,報告中他批評了自由黨,但認爲馬田對醜聞不知情。11月7日,在第一次的不信任投票中支援自由黨的新民主黨宣佈放棄對政府的支援,並最終和其他反對的一起將政府趕下臺,罕見的跨耶誕節冬季大選展開。

選民呼喚道德承諾

贊助醜聞的調查在加拿大民衆中也引發了熱烈的討論,人們普遍認爲這表示加拿大民主體制的惡化。因爲這種數以億計的資金未經嚴格審計便被政府和公共部門官員私相授受的醜聞在其他成熟的民主國家,如美國和英國是不可想像的。因爲在那裏公共服務部門有很大的獨立性,較少受到政黨利益的影響,而且在他們的體制中,國會都擁有非常強大的監督政府的力量。

在加拿大,政府則比較缺乏這種監督機制。例如,最近在華人社區人頭稅問題引發了熱烈的討論,有人便認爲政府和華聯會的協定實際是另一次贊助醜聞。因爲華聯會不少核心人物,包括主席陳丙丁實際都是自由黨人,而華聯會執行秘書林君更是與中領館關係密切。不少華人已經因此表示將不會投自由黨的票。

加拿大現行體制中的種種弊端因涉及複雜的法律問題無法短期解決。這便凸現了執政者道德操守的重要,多次民意調查都顯示,絕大部分民衆都將候選人道德上的可信度作爲自己投票的標準,而上周舉行的首次兩輪大選辯論中,選民都對四大黨派提出了嚴厲的道德質詢,他們問這些候選人是否可以手按聖經起誓將遵守競選諾言,並要求設定法律嚴懲不守誠信的候選人。

美加中三方:貿易成爲大選政治牌

對華人來說,中共黨魁胡錦濤9月份訪加一事可能更多的吸引了他們的目光。訪問期間馬田首次提出了“太平洋門戶戰略”,表示要加強與中國的經貿往來。另外一方面訪問使媒體聚焦中國的人權問題,馬田也在新聞發佈會上公開提到了中國的人權問題。

有分析人士認爲,馬田急於發展同中國的經貿關係與大選有關,一方面自由黨大選主打經濟牌,另一方面近來美加經貿糾紛頻仍,不少選民對美國心存怨氣,馬田在大選中頻頻對美國表示強硬立場,而他提出的對抗對美國的辦法便是要更多的與中國做生意。

不過最近在中共在汕尾再次開槍鎮壓維權村民,在加國主流媒體引起重視, 環球郵報長篇報導了此事件,指出中共鎮壓村民反抗依然未擺脫天安門廣場曾用的伎倆 ,引發外界關注和恐懼。渥太華公民報則稱,利益使得西方對屠殺了5000萬人民的中共心存幻想,經濟發展並未給中國帶來民主, 並預言中共的瓦解,呼籲加國重審中加關係。

結語和展望

在紛繁和喧鬧中2005年即將結束,加拿大將在2006年選舉出新的一屆政府。無論那個黨派上臺,都必須徹底告別贊助醜聞所代表的那種對利益誘惑的免疫力缺陷,都必須重塑政府在選民心中廉潔和誠信的形象,都必須在利益與原則對立時作出正確的選擇。

相關新聞
加審計總長披露財務醜聞 駐丹麥大使被解職
廖紅:由加國聯邦資助款案談腐敗和新聞監督
【專欄】廖紅:由聯邦資助款案談腐敗和新聞監督
加拿大自由黨喪失多數黨政府地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