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的路很近 回家的路太遠」

劉賓雁追思會側記

人氣 2

【大紀元12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衛泳新澤西報導)紀念「中國的良心」著名作家劉賓雁先生追思會於12月17日(星期六)下午,在劉賓雁先生度過晚年生涯的新澤西南部城鎮Princeton的普林斯頓大學校園舉行。上百名來自美國和世界各地的劉賓雁先生的身前友人和各界人士參加了追思儀式。流亡海外多年的劉賓雁,在經歷多年與癌症的抗爭以後,於12月5日在新澤西中部城鎮Brunswick的一家醫院去世,終年80歲。

追思會現場一角

  對來自中國大陸的年輕一代來說,「劉賓雁」這個名字或許已經有些陌生。但是在八十年代的中國他卻是家喻戶曉的一名中國作家,被譽為「中國的良心」。他在五十年代因發表紀實報告文學揭露批判官僚主義,引起巨大社會反響被打成「右派」;八十年代獲平反復出後,又寫作了大量關心老百姓疾苦、尖銳揭露社會黑暗的文學作品,成為八十年代中國紀實文學的經典之作,劉賓雁因此成為一九八七年初在鄧小平主導的「反自由化」運動中被再次開除出黨,受到全國批判。一九八八年初到美國講學。因為劉賓雁公開反對中共和政府武力鎮壓一九八九年天安門民主運動,從此被中共政府禁止返國,開始長達十八年的流亡生活。劉賓雁在罹患重症後,曾一再向中共政府的最高領導提出返國治病的要求,卻一再遭到拒絕。

  追思會是由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士自發成立的劉賓雁治喪委員會主辦的。追思會現場擺放著由各界人士敬獻的花籃和書寫的悼念條幅,寄托了海內外各方面人士的哀思和懷念。在追思會上,治喪委員會共同主席之一蘇紹智首先發表開幕致詞。隨後,各界來賓致詞,表達對劉賓雁這位「中國的良心」人士的追思和懷念。普林斯頓大學教授、著名歷史學家余英時在發言時將劉賓雁比作「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宋代范仲淹,稱劉賓雁真正繼承了中國傳統知識人敢說真話的基本精神。

  哈佛大學訪問學者、原南京大學和北京大學哲學教授郭羅基說:劉賓雁被稱作「中國的良心」,但是卻客死異國,這是因為中共政府拋棄了良心,他們拒絕良心。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林培瑞教授認為,劉賓雁的去世受損失最大的是中國老百姓。江澤民和胡錦濤相繼拒絕讓劉賓雁這樣一位病重老人回國,不得不讓人考慮「中國到底是誰的」,答案是:中國是中國人的中國,而不是屬於中共政府的。最能代表中國的是誰?不是江澤民,也不是胡錦濤,而是像劉賓雁這樣的人。

  陳奎德博士用詩一般的語言高度評價了劉賓雁:在一個嘲笑道德的時代,劉賓雁吹響了道德和公義的號角。吹響了中國精神復興的先聲。他在權勢和正義之間他選擇了正義,在榮華和自由之間他選擇了自由;在私情和良知之間他選擇了良知。天堂的路很近很近,回家的路卻太遠太遠。

  自由亞洲電台中文部主任編輯周允庭在追思會上,現場播放了一些大陸聽眾在聽聞劉賓雁去世後打給該台的電話錄音。表明中國仍有相當多的百姓懷念劉賓雁,同時抨擊中共和政府拒絕讓劉賓雁回國的決定。

  2005年12月6日,總部設在巴黎的法國無疆界記者組織用英法兩種語言,向全世界發表了獻給「中國的良心」劉賓雁的致敬辭。記者無疆界組織對於中國政府拒絕劉賓雁回國,致使他不能在自己的國家終結一生的行為表示了極大的憤慨。記者無疆界組織的致敬辭還說:「安息的劉賓雁都能使中國政府膽戰心驚」。

  有評論指出,在共產黨被萬眾唾罵的今天,被開除出黨並不能算是一種真正的「不幸」,但是被拒絕回國對於他這位熱愛祖國的作家來說,確實是一種不可言喻的殘忍。病中的劉賓雁曾經痛苦地感嘆:我只是想重新用自己的腳踏一踏那片土地,他們為甚麼要這麼害怕一位年過八十、身患重病的老人?

  劉賓雁身前在自擬的墓誌銘寫道:長眠於此的這個中國人,曾做了他應該做的事,說了他自己應該說的話。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做到,但是又很少有人真正能做到的。 ◇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洛杉磯舉辦劉賓雁追思會
高瑜:賓雁先生永遠留下了他的目光
傅國湧:悲觀是無濟於事的
劉賓雁先生紀念追思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