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國際石油市場的因素及人物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12月24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莉雅2005年12月23日華盛頓報導)在過去的20多年裡,伴隨著經濟全球化而來的是全球能源體系的改變。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世界石油價格從90年代的十幾美元大幅攀昇到今年60多美元一桶的水平。華爾街日報認為,一些個人的決定也導致世界石油價格達到歷史新高。

*多種因素導致石油市場不穩定*

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石油供應的急劇減少導致了石油市場的震盪。能源分析人士說,與這種情況不同的是,今天我們所面臨的能源緊張是過去25年來全球能源體系發生深刻變化造成的。

華府智囊機構卡托研究所的資深研究員泰勒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目前世界石油市場的不穩定是一系列因素造成的。

他說:“石油市場的不穩定是歐佩克政治集團的存在以及石油經濟學的雙重作用所導致的。石油經濟學指的是供需方面哪怕是很小的干擾都會在價格上引起很大的影響。”

美國華爾街日報的一篇文章說,石油輸出國組織對避免市場崩盤的過度關注、大石油公司熱衷於利潤而不是發現石油、中國新出現的以及美國一直存在的對石油的過份依賴,以及能源市場上的投資者所扮演的新角色都影響到石油市場的變化,而一些個人的決定則有助於推動這些趨勢的出現。

*沙特阿拉伯石油大臣納伊米*

這些石油市場的風雲人物包括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大臣阿里.納伊米。這位能源工業最有權勢的人是在放羊中度過童年的。他最初在沙特巨大的石油公司打雜,後來被送到美國的斯坦福大學攻讀地理學碩士學位,隨後迅速升為公司的主管,1995年成為沙特的石油大臣。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國,納伊米成為歐佩克實際上的領導人。

納伊米一個大膽的做法就是對美國一項主要商業指數進行微調,即把歐佩克的石油產量與美國中西部商業石油庫存量的高低掛鉤。儘管這種做法沒有受到華盛頓的挑戰,但是美國全國能源營銷者學會的主席古德曼對歐佩克影響世界石油價格的做法感到不滿。

他說:“全球經濟現在都相互聯繫在一起。我很難想像,世界經濟中的任何一方能夠不顧及他們每天都要與之做生意的其它方的需求。多年來石油美元都是在循環的。的確,他們能夠影響世界經濟,但是我不認為,那些從70美元一桶的石油中獲利的中東國家對中東地區的和平穩定做出的貢獻有我們的大。其實這裡有很大的相互依存性。”

納伊米也認為,他必須保持平衡,即不讓石油價格高得會減緩世界經濟的增長和石油的需求,否則石油消費者將轉向其它的能源。

*中國中產階級購買汽車*

中國是導致世界能源體系發生改變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北京一位雅皮士借貸20多萬元購買一輛大眾帕薩特轎車的舉動是中國迅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的一個縮影。儘管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導致了對石油的巨大需求,但是中國年收入十幾萬的職業人士成為有車族也是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費國的原因之一。

菲律賓前能源部長佩雷斯在談到中國的石油需求時也特別指出了汽車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他說:“他們對石油的渴求受到汽車銷量巨大增加的驅使。在2003年,這一增長高達50%。今年這一年,預計汽車銷量會達到560萬輛,增幅為13%。預計明年中國會超過德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大汽車市場。”

*英國石油公司總裁布朗*

世界石油市場的另一位風雲人物是英國石油公司的總裁約翰.布朗。1996年,他要求董事會同意他尋找一個合作夥伴。兩年之後,他的公司與美國的阿莫科石油公司達成520億美元的兼併交易。這一跤易隨後引發了石油工業一系列的併購風潮。

這些並購交易使西方石油公司15年來對成本的削減達到新的高潮,改善了公司的盈利,得到股東的歡迎。但是它也導致在勘探新的石油方面的支出急劇下降。華盛頓的一些政客指責西方大石油公司因為過於關注短期利潤而引起了目前的能源供應緊張。但是布朗認為,今天石油行業的興旺發達引發了投資石油公司的熱潮,從而最終會擴大供應。

*西蒙斯和蘭德奎斯特*

投資銀行家以及石油工業的評論人士馬修.西蒙斯以及在2001年被美國副總統切尼任命為能源工作組負責人的安德魯.蘭德奎斯特也被華爾街日報列為影響石油價格的人物。2003年,西蒙斯參觀了沙特阿拉伯巨大的油田,回來之後做了一些研究並得出結論說,沙特的油田看起來疲憊不堪,可能很快會走向不可逆轉的衰退。儘管西蒙斯的學術研究受到西方石油公司高級主管以及石油工程師的批評,但是西蒙斯對沙特石油儲備的懷疑在石油市場掀起了一陣陣的波瀾。

蘭德奎斯特在任職期間制訂了開發新的油田、包括開發阿拉斯加國家自然野生保護區的計劃,以緩和美國國內供需之間的不平衡。

相關新聞
高盛分析師預估:油價將漲至105美元以上
高盛︰ 油價105美元還嫌保守
美天氣預報走暖  油價下挫
年終報導:高油價與石油市場展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