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激發創意 學者: 可有新的啟發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12月3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三十日電)學者以暗示指引的語言引導接受催眠者進入催眠狀態並做聯想,國立中央大學光電研究所教授張榮森以這樣的實證課程”發明與創新”獲得催眠可以激發創意的成果,並有數據佐證。雖然催眠的科學性至今仍令許多人半信半疑,中央大學研發長劉振榮卻認為可以有新的啟發。

張榮森說,二十年前,他跟隨中國大陸警官學校一位徐老師學催眠,還拿了證書,另外,也曾向美國國家催眠師聯合學會(NGH:National Guild of Hypnotists)台灣分會會長黃大一學催眠。三年前,他思考可否有科學數據證明催眠的科學,開始用腦波量測。

張榮森強調所做都有數據,他不講科學以外的東西。例如,他使用科學儀器,用腦波儀量測腦的活動狀態及副交感神經活化度,透過正子斷層值看催眠腦活化的部位。張榮森放映手腕疊紋測試經絡氣脈穴道震動影片,可觀察人有沒有進入淺層、中層或深層催眠。

腦波是三到七赫茲的THETA波時,是中層催眠的僵直狀態,視覺影像接近睡眠,類似佛教打坐的﹁入定﹂,深層催眠的腦波是零點五到二赫茲的DELTA腦波,睡眼如夢遊,類似打坐的﹁入空﹂,都是依據科學數據證明的催眠程度。

透過催眠的”發明與創作課程,激發學生許多創意發明,例如”防狼噴霧鞋”,腳一踢就可使色狼落荒而逃;”保暖充電鞋”腳底彈簧在行走時壓一壓就可充電保暖。張榮森統計指出,催眠後增加的創作力可增加一百倍。

張榮森的課程涉及催眠潛意識能力、心理學、腦科學、神經科學、醫學、中醫、宗教、光電科學,其成果是以催眠加上科學、創意和發明。

六十三歲的張榮森說,催眠在學理上尚未形成一門專門學科,只在各學術領域有相關論文發表。他指出,科學極致都是跨領域,最重要是創意用科學催眠做、用科學量測,這一成果應是全球第一,而這一跨領域的科學有許多環節是人類有待繼續努力開發的學術領域。

中央大學研發長劉振榮說,二十年前他在美國時,一項科學研究數據指黃種人智商最高、白人居次、黑人在後,引起輿論爭論不已,他雖然不了解張榮森科學催眠研究的原理,但透過催眠若可提高創造力,除了顯示聯考加給學生的束縛或許可以透過催眠放鬆,而這項研究成果未來透過產學合作,協助產業研發,也算新的啟發。

相關新聞
最新研究發現:結腸癌或與口腔細菌有關
韋伯太空望遠鏡發現「索倫之眼」超新星
NASA拍到螺旋星系的明亮條狀結構
神祕行星在太空出雙入對 顛覆人類認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