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橋夜語:台灣情況簡介

金橋夜語

標籤:

【大紀元12月6日訊】台灣人口為2300多萬人,相當於湖北省人口的五分之二。人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為600人, 台北市的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萬人。 台灣三分之二為山地。台灣最高的山峰叫玉山,玉山主峰海拔3997米,也是我國東部第一高峰。此外,還有合歡山、雪山、關山、東巒大山等高 度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山峰22座,海拔3000———3500米以上的山峰62座。在一個 面積不大的海島上集中有這麼多的高山,在世界上是罕見的。
    
   國民政府從大陸帶去的黃金,大陸媒體有兩種說法,一說是80萬兩,另一說是200萬兩,就按200萬兩算吧,按今天國際市場的價格,也就值十幾億美元而已,更何況當時黃金價格要比今天低很多。應該說,台灣能有今天的經濟政治社會成就,完全是國民政府和老百姓共同努力的結果。 中華民國憲法從來就沒有修改過。沒有良好的制度,再多的黃金也是白扯。
    
    台灣經濟起飛的基礎,首先是和平土改
    
    台灣的土改,是通過層層遞進的三步曲進行的。
    
     第一步:實行「三七五減租」。意思是地主對佃農的租額不得超過全年收穫的 37.5%,所以簡稱「三七五減租」。為什麼要定這個比例呢?當局是這樣計算的:農田普通收穫量中,種子、肥料和耕作中其他成本費用要耗25%,扣除這部分,余下的75%地主與農民平分,各得37.5%。所以就叫「三七五減租」。此外還規定, 地主出租土地,租期不得少於6年,期滿必須續租,不得隨意撤租升租,保障佃權 的相對穩定。農業歉收時,地主應臨時減免地租。同時對佃農也作了一些規定,如佃農地租積欠兩年的總額時,地主可以撤佃。「三七五減租」從1949年4月開始。
    
     根據當時的統計,因為減租而受益的佃農有近30萬戶,佔全省農戶總數的44. 5%。 「三七五減租」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有利於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 由於租率下降,也導致了地價下跌。這為進一步實行土地改革創造了條件。
    
     第二步: 實行「公地放領」 。台灣光復後,從日本人手裡接收過來的耕地叫「公地」。從1951年開始,台灣當局將這些「公地」陸續賣給農民,地價為耕地正產品全年收穫量的兩倍半,為了不受貨幣貶值的影響,以實物計算,全部地價由農民在10年內分期償付,不負擔利息。受領農民只要連續交納10年地租,每年交納的租額正好等於每年應交納的地價,10年期滿,耕地即歸農戶所有,公地放領到1961 年辦理完畢。
    
     第三步:實行「耕者有其田」。為了防止地主隱瞞耕地,政府從1952年 1月到1953年4月將全省地主耕地進行重新丈量,登記造冊。隨後頒布了「實行耕者有其田法條例」,主要內容有:地主可以保留相當於中等水田3甲(43.5畝)或者 旱地不超過6甲,超過的耕地一律由「政府」徵收後放領給農民;征耕地價也是按耕地主要產物全年收穫量的2.5倍,政府用債券和股票的形式支付給地主。
    
    和平土改的結果是雙贏。佃農獲得了土地,成為了自己的主人,自己決定自己的未來。 地主獲得了一定補償,其中大部分人遷入城市,把資本投入工商業。 這就是台灣經濟奇蹟的開端。
    
    
   台灣在1949年以來,要維持一支50萬現役軍人組成的龐大軍隊。按人口比例計算,恐怕是世界上軍人最多的國家之一。 這對台灣的經濟是非常巨大的壓力。 然而台灣並沒有變成北朝鮮。原因何在,就不用說了。
  
    成功或者失敗。首先看教育。 沒有教育的人,和狼孩的區別不大。
    
    國民政府的教育經費下限為佔國民生產總值的6.7%,更有法律明確規定:「教育文化經費不得少於台灣總預算百分之十五。」
    
    台灣重視教育程度,在世界排名第十五位。
    
    一九九七年修憲取消了一五%的教科文預算保障。立法院在2001年十一月通過「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再次以法律明定教育預算下限。明定各級政府教育經費合計,不能低於前三年度決算歲入淨額平均值的二一.五%,意即政府每收入一百塊,至少要有二十一.五元用於教育。(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金橋夜語:義務教育的真正敵人
金橋夜語:如今的中國
金橋夜語:人民群眾的「拍手稱快」
金橋夜語:民主喜訊兩則 脆響耳光兩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