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柯承恩:台灣未來對中國反傾銷控訴恐增加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八日電)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柯承恩今天表示,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WTO)後,近年遭其他國家指控反傾銷數量居全球之冠,如果台灣與中國交流漸朝開放方向,未來可能也會面對這個問題,尤其是勞力密集或是農業為主縣市要特別注意。

中經院今天舉行「從台灣看WTO香港部長級會議」座談會,由柯承恩主持,邀請包括農業委員會副主委李健全、立法委員洪奇昌、賴士葆、章仁香、吳清池等人參加。

柯承恩在開幕致詞時表示,台灣自2002年加入WTO,即開始履行入會自由化承諾,工業部門在2004年已大致完成降稅承諾,目前台灣工業產品平均名目稅率為4.15%,在WTO中屬於低關稅會員。

柯承恩指出,也因為重視自由化承諾,產業結構調整壓力漸增,政府積極協助產業因應及調整,這方面,他舉中國為例,中國利用其低價勞工加入WTO改變產業體制企圖心很強,因此,遭遇很多國家提出反傾銷控訴數量居全球之冠。

入WTO以來,據中經院內部推估,因入會與其他國家增加的貿易量對台灣國民所得成長率貢獻率高達2.2%。柯承恩表示,台灣對自己應很有信心,特別是在參與杜哈回合談判,整體談判策略定調為「工業主攻,農業主守」,台灣農業技術非常好,就農業而言,我們是先進國家,要更積極與全球往來,要善用WTO組織,但純靠政府部門不夠。

柯承恩表示,在第二次經發會議題中,大家注意兩岸交流是否會進一步開放,若進一步開放,將來台灣可能會面臨中國大批廉價勞工及低價產品傾銷,特別是台灣勞力密集縣市或農業縣市威脅大,這問題如何處理,值得關注。

今年年底香港將舉行WTO第六屆部長級會議,最主要是原先預定在2003年墨西哥坎昆部長會議中進行杜哈回合談判期中檢討,並在今年1月1日完成杜哈發展議程談判,但因會員未達成共識,且在「農業」及「市場進入」等議題立場差距大,導致談判進程遲緩,經過主要會員斡旋,終於在去年提出七月套案,希望在今年年底香港部長級會議能獲得成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