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大打非洲牌背後的政治因素

標籤:

【大紀元2月1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正慶約翰尼斯堡特稿)在非洲人眼中,英國首相布萊爾所說的「非洲是全世界良知的疤痕」,究竟是要喚醒英國全國民眾和國際社會對非洲的同情心,還是藉此在大選前爭取選民的信任而增加選票?尚無定論。

英國泰晤士報和獨立報等主流媒體最近陸續報導披露,南非前總統曼德拉已同意將於今年二月訪問倫敦並在七大工業國(G7)財長會議上發表演說,敦促七大工業國在協助非洲發展問題上做的更多,同時呼籲更多國家出面支持英國首相布萊爾倡議的「非洲委員會」(Commission for Africa)和「新馬歇爾計畫」。

非洲人民最景仰的曼德拉是否會出席在英國召開的G7財長會議,消息仍未經曼德拉本人和南非政府的證實,但是英國財政部長布朗)一月密集走訪非洲坦尚尼亞、莫三比克等大英國協成員國,十七、十八日二天在開普敦與非洲十八國財政部長、非洲委員會委員、非洲聯盟(AU)和非洲發展新夥伴(Nepad)代表舉行會談,商討非洲委員會預計三月份即將公布的非洲發展報告內容,一時之間,非洲彷彿成了英國最熱衷的國際議題。

的確,美國和英國聯手發動伊拉克戰爭後,英國在歐盟圈子和國際舞台上已感到孤立和盟友的指責壓力,於是首相布萊爾在去年二月二十六日宣布成立「非洲委員會」,聲稱要全面評估、檢討非洲目前的狀況和草擬面向未來的各項政策,同時要利用今年七月份擔任八大工業國、歐盟輪值主席國的身分,把非洲問題擺在高峰會的首要位置。

可以預料的是,布萊爾口中「非洲是全世界良知的疤痕」,這句話在英國和其它大英國協成員的號召帶動下,二○○五年年中過後,非洲問題將成為國際上發燒的議題,至於非洲為什麼在過去二十五年變得更加貧窮、佔世界貿易份額反而減少一半、外資投入不到全球百分之一等,也將成為國際強權和媒體探索的焦點,而非洲委員會三月發表的報告將是這一波「非洲熱」的前期測溫計。

在此之前,布萊爾在許多公開談話場合再三提及,未來幾年把非洲擺在絕對首要位置是正確的,而成員包括全球政治人物和意見領袖的非洲委員會,宗旨就是要強化八大工業國對非洲行動計畫和﹁Nepad﹂的支持,每一委員將與專家、智庫針對不同的非洲發展議題進行廣泛磋商,加速非洲持續成長與發展並導引非洲成為一個強大繁榮的大陸。

帶著布萊爾的殷切期盼,布朗針對姆貝基抨擊英國等帝國主義國家對待非洲如同奴隸的說法,強調英國長久堅持的自由與包容價值之餘,另外指出,「英國必須為過去殖民歷史道歉已結束」。

布朗還以二次世界大戰後,前美國國務卿馬歇爾復興歐洲的計畫為例,指富國有責任處理非洲大陸的貧窮問題,大量增加援助與提供公平的貿易規則,而英國正好可以利用八大工業國輪值主席的身分驅動非洲的改變,讓非洲能夠達成新千年目標中赤貧和饑荒人口減半、嬰兒死亡率減少三分之二,以及二○一五年以前扭轉愛滋病與瘧疾蔓延的情況。

這一套必須花費一千億美元的非洲版「新馬歇爾計畫」,能否在今年三月非洲委員會、七月份八工大業國和歐盟高峰會召開期間,引起其它國家的共鳴尚不可知,但一般分析家認為,布萊爾將趁今年英國大選的正確時機,公布非洲委員會的非洲發展報告內容和發動「新馬歇爾計畫」。

泰晤士報旗下發行的「Corporate Africa」季刊便指出,布萊爾在大選前是要喚醒全國民眾和國際社會對非洲的同情心,還是藉此爭取選民的信任增加選票?布萊爾對非洲發展甚至非洲領袖的態度反而會使問題本質更加混淆不清,如果布萊爾倡議的非洲委員會能贏得各界對非洲的注意並持之以恆的話,儘管動機不正,這項措施仍饒富意義。

相關新聞
「剪刀女郎」大贏家 喬絲史東好風光
英首相布萊爾向選民許下六大承諾
荷蘭動物園犀牛  有專屬日光浴
民調顯示多數英國人不願女王讓位查爾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