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州亨城中文學校印象記

人氣 27
標籤:

【大紀元2月22日訊】(大紀元駐阿拉巴馬記者魏德報導) 阿拉巴馬亨城(Huntsville)有三大頗得口碑的華人機構﹐一是組織有方、獨立于任何政治團體之外的華人協會﹔二是為華人提供信神向善場所的兩大華語教堂﹔再者為服務華人和西人社區的中文學校。近日我有幸對中文學校現任校長張廷誥先生及太太林采芬女士作了採訪。

“亨城中文學校的一大特征是設有各類課程﹐從兒童中文教育﹐到中華藝術、繪畫、書法、烹飪技藝、歌唱和武術﹐樣樣具備﹐不僅面嚮華人社區﹐而且招收西人學員。”在與張校長和林采芬女士的訪談中﹐張校長介紹了亨城中文學校的歷史以及他本人的辦學理念。他說,在美國的華人社區推廣中文教育,他有一种使命感。要使中華文化在海外薪火相傳,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因為海外的孩子們沒有國內孩子們那樣的語言環境。


我認識張廷誥先生是從亨城華人協會的通訊錄開始的。剛到亨城時﹐為了熟悉華人社區﹐就從朋友給的亨城華人協會通訊錄開始﹐從中獲知張先生同時是中文校長和中華武術顧問。後來長子上了中文學校﹐得以和張先生有更多直接的接觸。

“張校長給我最大的印象是熱心和慷慨。”現任亨城華人協會會長洪環環女士說﹐“張校長務實和獨立辦學的工作作風也很值得我們尊敬。”

張廷誥先生1976年從臺灣來美國求學﹐第一站是加州的舊金山﹐然後在俄克拉荷馬州的靜水市(Stillwater)作短暫逗留後﹐來到亨城的紅石軍工廠工作至今。張廷誥先生親身經歷了中文學校一步步成長壯大的過程。他說,中文學校發展到今天,主要歸功于樂于奉獻的義工群。他們中不僅有華人﹐而且也有西人朋友。這群志同道合的人們走到一起,為了華裔子弟秉承中華文化的根須,默默無聞的奉獻時間、心智甚至金錢,因為有時需要自掏腰包來準備活動用品。張先生舉例說﹐劍術組在當地買不到用作道具的劍﹐一位會木工的美國朋友就親自動手幫助製作授課所需的木劍﹐使中華劍術課得以如期進行。


由于包括張校長在內的眾多義工的努力﹐中文學校的學生人數近年持續增長。中文學校家長會主席劉向雄說﹕“家長們的反應很好﹐學生在校學到很多東西。中文學校尤其為當地經營餐飲業﹐平時很難抽時間教育小孩中文的華裔家廷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在訪談中了解到﹐張校長与中華武術已有50年的緣份。他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觸武術﹐在台灣時曾師從多位武術前輩。“武術有三個目的﹕健身﹐藝術和防衛。”張先生介紹說﹐中文學校現有一個成人武術班﹐以西人為主﹐教授太極﹐形意﹐少林﹐武當和八卦等拳術。

張廷誥先生的武術專長﹐在彌補中文學校辦學資金短缺上發揮了巨大作用。亨城中文學校經濟來源主要靠學費﹐熱心朋友的捐贈和亨城華人協會的部份支持﹐但近年來由于資金緊缺﹐常常出現青黃不接的情形﹐身為校長的張先生﹐不得不利用一技之長通過教西人武術來彌補學校資金不足。劉向雄說﹐張先生有時甚至驅車到3個多小時以外的亞特蘭大去教武術課。

在採訪結束時﹐張校長鼓勵亨城華人發揚華裔關心下一代教育的共同特點,希望看到更多的華人來支持中文學校的各項工作﹐特別是將適齡的兒童送到中文學校來學習﹐使華人后代也能夠在海外環境中接受五千年中華文化的熏陶﹐延續華夏文明的根須。(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阿拉巴馬亨城華人中秋晚會側記
一次別開生面的移民講座會
阿州亨城中文學校秋季結業典禮
巴特爾T恤晚會 亨城華人踴躍參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