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宗正:理念革命

劉宗正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2月8日訊】人類文明,普遍存在著困境,這些困境,造成了人類各種文明的危機。

從21世紀的歷史可知,人類文明的大潮流,在於尊重人的尊嚴與權利,這種思想,促成了人類民主文化的大潮流。這種民主文化的大潮流,是人類文明不可逆轉的趨勢。

人類有必要瞭解,這種民主文化大潮流,起源的原因。事實上,民主文化,根源於人權的理念。人權的完整理念,絕對無法在非基督教文明的思想中找到,例如,希臘、羅馬、中國、印度、伊斯蘭教文明、佛教國家等,都不可能有完整的人權思想。

為什麼人權思想,源於基督教文明?基督教文明,源於《聖經》的思想,《聖經》的思想,強調個人的價值,這種個人的價值,包括良心、美德、自由、平等、人權與責任。

一般人都知道,《聖經》中有良心、美德、自由、平等與人權的思想,但是有些人並不知道,《聖經》中,更強調人的道義責任,人必須為公理與正義抗爭,即使是犧牲了生命,也必須要去做,因為這是神的命令。凡是為社會公理抗爭而犧牲者,都是榮耀神的行為,也是基督徒不可推卸的任務。

這種強調人的道義責任,正是西方人道譴責、人道干涉與人道抗爭思想的基礎,它與中國傳統的明哲保身、自掃門前雪、見死不救、缺乏同情心、與專制妥協的精神,並不一樣。
這種人的良知與社會正義思想,正好可以幫助非基督教文明國家的思想建設。換言之,人類追求人權與民主,絕對不能忽略了基督教文明的價值,更不可以不讀《聖經》。這個道理非常簡單,《聖經》是人權與民主的本質,人權與民主只是《聖經》的必然性結果。

有許多的證據可以顯示,凡是屬於基督教文明的國家,他們所實行的民主,在人權、自由、平等、社會正義、社會福利制度、公益事業、社會救濟、人道救援組織方面的成果,大都較非基督教文明的國家,更為成功,也更為進步。

筆者堅決相信,基督教文明,可以拯救中國沉淪的文明;基督教文明,也可以幫助中國實行民主憲政,並且充分保障人權。

筆者並不否定,其他宗教或哲學思想的價值,每一種宗教或哲學思想,都有愛與正義的價值,這些價值,可以幫助人類建立美好的世界。例如,佛教的同體大悲、大慈悲精神、大包容態度、反貪嗔癡理念、節儉樸實思想,也是拯救人類靈魂的重要精神資源。

但是現階段的中國文化,已沉淪到了極點,只有基督教文化,可以比較有效地建立,對社會不公不義抗爭的精神,對專制政治永不妥協的態度,這兩種人道勇氣與大無畏的精神,可以拯救中國墮落的社會與文化。

這種基督教文化,也可以幫助中國人解決社會改造的問題,例如,實行民主憲政與保障人權等。

一、中國的理念革命

在中國後共產時代,中國必須面對政治與社會改造的問題,而政治與社會改造的問題,必須同時考慮文明改造的問題。

文明改造的問題,涉及到理念革命,中國在中國後共產時代,需要什麼樣的理念革命呢?筆者認為中國需要建立人道文明,這個人道文明,應該包括,重視人的價值、大自然的生命、地球可持續性發展問題。

從重視人的價值而言,中國文明的理念,必須包含關懷人的尊嚴與地位,例如建立對愛、正義、自由、平等、人權、美德、幸福與和平等的信仰。

這些價值理念的完整義涵,中國人很難在中國的傳統文明中找到,因為中國所有的哲學思想,大都具有與專制政權妥協的特質,所有美好的價值理念,一旦碰觸到專制政權時,必須放棄或轉型。然而,這些完整的價值理念,可以在基督教文明中找到。

2千多年以來的專制文明,早已將中國美好的哲學思想,異化及扭曲成非人的文化。有些人主張復興中華文化,但是一旦復興中華文化之後,專制文化也跟著復活了,因為中國文化,早就被專制文明異化成附件了,中華文化與專制文明,已成為不可分割的連體嬰。

再者,中國文化的自主性、獨立思考、抗爭與批判精神,早就被扭曲變形了。因此不論是主張復興中華文化,或主張實行儒家仁政,都無法擺脫同時復興專制文化的困境。

此外,也有人主張反傳統主義,這種反傳統主義,也存在著極大的文明困境。如果中國人,沒有更好的文明價值為基礎,最後只會陷於一種為反對而反對的破壞行為,如此不僅中國文明壞的部分被否定,中國文明好的部分也會被否定。例如,五四時代的反傳統主義,造成了專制主義的復興;文化大革命的反傳統主義,延續了中國專制的文明,也造成了中國人的信仰危機。

中國人有了上述美好的理念之後,自然可以有效地建立新的信仰,然後實行民主憲政與保障人權,使中國順利走向愛、正義、公平與理性的社會。

在這個理念革命的發展中,中國應該放棄民族本位主義思想意識,謙卑地學習世界優秀文化。如果中國人能夠擁有恢宏的胸襟,勇於對過去的罪孽與錯誤懺悔,並且虛心接受世界優良文化,那麼中國人才有可能,在後共產時代時,建立人類偉大的文明。

我們希望中國未來的理念革命,與半個世紀前,《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所宣誓的30條款,不要有差異,否則中國文明有何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的理念思想,大部分源於基督教文明的價值觀;正如同《美國憲法》,是由大多數美國的基督徒所制定與簽署的;再如,美國的《獨立宣言》,也充分顯示了基督教文明的思想,其中的個人自由與權利思想,也源於《聖經》的理念。上述所有的思想,都具有反法西斯主義、集權與專制的思想,正好可以拯救中國社會與文化的貧困。

這份《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的主要思想,應該成為中國未來憲法與治國的主要藍本。

二、謙卑地學習美國文明的價值

為了中國避免20世紀所犯的錯誤,也為了中國避免摸索的時間,筆者提出,中國在後共產時代,應該放棄民族本位主義與成見,努力學習美國的理念文明、美國的憲法、美國的制度、美國的聯邦體制。

這種學習,並不是過去所說的全盤西化或全盤美化,所謂的全盤西化概念,是一種非理性的行為,它不具有選擇性,因此具有危險性。這種學習,應該是擇其優點而學之,觀其缺點而避之,屬於高度的選擇性,因此具有助益性。

美國文明,是人類偉大文明的結晶。美國文明,最偉大之處,並不是其經濟、科技、醫學、管理或軍事武力,而是其文明價值。

美國的文明價值,包括了對人道愛與正義的信仰,也包括了對自由、平等、人權與美德的堅持。這些文明的價值與信仰,大部分並非來自於人類的哲學,而是來自於基督教文明的理念。

美國小布什總統近日曾說,美國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人信仰神,不信神的人,不配當美國總統。這就是為什麼美國總統就任時,必須左手按聖經,右手向人民宣誓的原因。如果一個國家的領導人,他的行為不受神的約束,那麼他就可以成為神,並且為所欲為,甚至壓迫或屠殺人民,這就是中共統治中國後的具體寫照。

美國的憲法、民主、制度、聯邦體制、經濟、科技、管理與國防等,都是建立在這個文明價值的基礎之上。

換言之,美國文明的價值與信仰,是美國文明強大的原因,而經濟、科技、管理與國防等,只不過是美國文明的價值與信仰,必然性的結果。

20世紀的中國人,不斷地學習西方的制度,不斷地崇尚西方的科技,這些都是學習文明表層的皮毛。這種極端短視與功利的態度,就是20世紀中國人民苦難的根本原因。

中國人學習西方的民主,決不能忽略了民主的支持理念。這個支持理念,就是人權,而人權思想,源於基督教文明。未來的中國人,有必要認識基督教文明的理念!

如果中國在後共產時代時,不能夠認真學習西方文明的價值與信仰,那麼中國人,永遠無法建立偉大的文明。

三、人類文明的三個層次

任何一個人類文明的內涵,都可從其理念界、制度界、器物界三層觀點,來做分析與審視。一個文明須有效地發展,上述三種層次文明,如此文明才能高度和諧與穩定,否則其文明有可能呈現,各種混亂或解體的現象。

一切的理念、制度與器物文明,必須符合自然法與人道的精神,否則其合法性基礎,將有問題。換言之,一切的理念、制度與器物文明,必須符合人道的愛與正義,否則有可能隨時被人類所革命或棄絕。

任何一個文明的本體,皆有其核心理念,這個理念,落實到社會即是制度,落實到民生即是器物。理念領導制度與器物文明,理念也必須與制度及器物文明,建立和諧發展與共存的關係。

如果一個文明的理念崩潰,則制度與器物文明,亦將隨之崩潰,如果一個文明理念,能高度發展,則制度與器物文明,亦將隨之興盛。例如,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所有的公有制,立即改為私有制,國家也逐漸走向民主憲政的體制。

然而,人類理念、制度與器物文明的改革,必須建立在穩固的社會基礎之上,也就是有基本的軍事武力為依靠的穩定社會。否則任何文明的改革,都不可能實現。換言之,沒有基本軍事武力的保護,人類社會便無法確認,穩定的發展條件,一切的文明改革或維持,都無法持續。

四、人類文明的發展

人類文明的發展,經常可以從人類政權的變革,得知其規律。當人民對政權或社會不公不義厭倦時,人民會以群體的意志,推翻政權,然後建立新政權。或者,當一個政權的上層領導團隊,領導力趨於腐敗或薄弱時,將會有新的武力集團,推翻該政權,並取而代之。
當一個政權的理念,逐漸衰弱時,社會經常會出現,各種不公不義的現象,例如,特權橫行、貪污腐敗、貧富不均、普變貧窮現象、法律系統混亂、統治力逐漸衰敗等。此時下層社會或周邊國家,為了爭取該社會資源與統治權力,他們會集結社會群眾或軍隊的力量,推翻該政權,然後建立新的政權與社會。

這個過程,經常會創造出新的文明形態,這個文明形態,將會具備有新的理念、制度與器物文明。

在現代民主憲政國家,人民會以選票的方式,推翻舊的執政黨,然後建立新的執政黨。這種過程,屬於和平的政權轉移,與人類過去專制時代,那種暴力性的政權轉移方式不同。這種以選票建立政權的方式,有利於人類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道德、幸福的價值,它是人類文明進化轉型、蛻變與重生的理想機制。

人類文明的理念與制度,是靠人民的意志來維繫的,當人民的意志衰弱時,這個文明的理念與制度,有可能滅亡或被革命。

人類歷史上,有許多偉大的文明,如秦帝國、印度孔雀王朝、羅馬帝國、巴比倫王國、拜占庭帝國、波斯帝國、奧斯曼帝國、蒙古帝國、大英帝國等。最終由於領導力或軍事武力的衰弱,造成了理念與社會體系的大崩潰,於是文明逐步趨向衰弱或滅亡的命運。

以美國文明為例,美國創造了人類文明新的價值理念,這些價值理念,包括人權、自由、平等、民主制度、科技與器物文明等。使其文明,成為21世紀初期,世界各國人民嚮往的精神燈塔。

然而,美國文明也潛藏著許多的文明危機,例如,過度的消費習慣、缺乏簡樸與節用的思想、過度的工業化、過度耗損地球資源、造成地球溫室效應、危害生態的體系、導致地球環境的破壞等。

美國文明,必須有效處理這些問題,否則美國文明,如何在21世紀,繼續成為人類文明價值的燈塔?如何能避免過去羅馬帝國與大英帝國,逐漸走向衰亡的命運?

以中國文明為例,中國文明在21世紀初,面臨了許多危機,如果中國人不能盡快終結,中共一黨專制的政權,那麼中國在未來,如何能建立起,一個尊重人性、關懷人類、保障人權、重視生態保育與環境保護的社會?

如果中國能夠充分保障人權、深化民主憲政與發展各種科技器物文明,則以中國原有深厚的文明本質,中國將成為21世紀偉大的文明國家。

五、人類文明的改革與創造

人類文明的核心價值理念,是創造人類文明理念的本體,當人類具有共同的文明理念共識之後,人類便能依據這個文明理念的共識,創造出文明的制度。

這個文明制度存在的目的,在於實踐與完成這個文明理念的目標。人類會依據文明理念的共識與人文發展的條件,對人類所創造的制度,進行不斷的改革與修正。

任何一種制度的改革與修正,都將以人類文明理念的共識,為其核心思想,這就是人類文明理念與制度的關係。

當人類建立了文明制度之後,人類會在這個文明制度之下,發展出各種型態的器物文明,這些器物文明,是制度的創造物,也是執行制度的要件。

例如科學產品、生產力模式、物流設備、有價證券、銀行機構、工廠、超市、商舖、溝通物件、資訊模式、投票設備、教育內容、工業設備、醫療設施、交通工具、道路設施、產業資料、物質資源等。

如果從人類文明的層次作區分,文明的理念,是指導社會結構的層次;文明的制度,是運作社會結構的層次;文明的器物,是實踐社會需要的層次。

這三種層次,都是人類文明生存與發展的有機組成。如果人類要改革與創造新的文明,人類必須從這三個文明的層次,同時著手,如此人類才能達到改革與創造文明的目的。

六、中國文明改革的貧困

19與20世紀,中國文明的改革歷程,由於無法有效組合,這三種文明層次的問題,造成了改革失敗與挫折的情形。

例如:同光自強運動,只著重器物文明的改革,忽略了理念與制度的建立,因此改革失敗了;光緒變法維新,只著重制度的改革,忽略了理念與器物的建立,因此又失敗了;民國革命,表面上,屬於理念與制度的革命,但是由於理念無法普及於主政者與全民,又缺乏軍事武力的支持,因此再次失敗了。

1911年,民國革命之後,一般人民缺乏現代民主意識,無法建立民主共識,因此不論實施任何一種民主制度,最終都邁向失敗的命運。在器物文明方面,當時的主政者,無法積極進行工業化、發展科學技術、提高生產力與解決物流問題,中國文明仍然維持小農生產的型態,造成了中國工業發展事業與生產力無法充分解放,經濟力與國力也無法有效提高。
這些客觀的事實,造成了中國文明落後與不發達的情形,提供了其他強權國家,侵略中國的機會。歷史說明了一個事實,一個文明國家,如果不積極追求,文明的進步與改革,其結果終究無法避免,衰敗或滅亡的命運。

在中國後共產時代,中國文明的發展與改革,必須同時考慮文明的三個層次,如此中國的文明發展與改革,才能夠有效成功。

七、擺脫中國震盪世紀的宿命

人類任何文明的發展,都有上述三個文明面向的問題。人類任何一個文明,欲發展成功,應從上述三個文明面向同時開展,如果僅從一個方面發展,則難盡其功。

中國在近代史上的發展,有許多錯誤的路線,這些連續不斷的錯誤路線,導致了中國19與20世紀,文明各種苦難的命運。未來的中國,必須避免這種錯誤,如此中國才能擺脫震盪世紀的宿命。茲舉下列若干的關鍵歷史,供參考:

1. 中英鴉片戰爭:1793年乾隆在熱河行宮,接見英王喬治三世特使馬戛爾尼,並共遊覽圓明園。馬氏要求,增開口岸通商及設立商館。當時清廷認為「與天朝體制不合」,加以拒絕。

1815年,英法戰爭結束,英國逐漸成為歐洲最強國家。 18世紀後期,英國工業革命,貿易興起,急於開闢海外市場,於是英國再派專使阿美士德,於1816年來華,由於嘉慶皇帝與阿氏因禮節之事(三跪九叩首禮)衝突,致使阿氏被驅逐離京。

這兩次事件,使中國錯過了兩次,與西方工業革命國家,交流文明理念的機會。當西方國家,正在文明大進步及工業大發展時,中國卻在固守農業文明及落後文化,等到西方的船堅大炮,攻擊中國國門時,自然會無法抵抗。

一個文明國家,如果沒有進步的理念、知識與穩固的國力,絕對無法抵抗強國的侵略。1841年,鴉片戰爭的失敗,中國割讓香港,中國的民族自尊與自信心,受到了嚴重的打擊,這是中國人無知之罪的代價。

2. 同光自強運動:1862年,中國滿清政府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沈葆楨及恭王為首,開始推行「自強運動」。

該運動著重於「船堅炮利」及「西洋軍事訓練」。這種運動,僅止於學習的西洋器物文明,並不從學習西洋的理念與制度上著手。這種運動,注定要邁向失敗的命運。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發生,中國失敗了,證明了32年的自強運動,並未成功。1895年,李鴻章與日本的伊籐博文,簽訂了《馬關條約》,中國割讓台灣,中國的民族自尊與自信心,再次受到嚴重的打擊。

3. 光緒變法:1898年,光緒進行了戊戌維新變法,這種變法,僅止於制度方面的變革,缺乏全民理念共識的建立。

當時滿清政府,並沒有針對這個變法,進行全民「民主大教育」,也沒有對朝野官員,舉行「變法大討論」,造成了利益巨大的衝突,也造成了朝廷保守派與維新派緊張對立的局面。這種變法,直接影響了統治者與特權分子的利益,如何能夠平穩進行?

事實上,這個變法是必須的,但是必須透過朝野的大討論與協商,並且設法建立全民的文明共識。如果僅從制度上著手,終究會走向失敗的道路,這是可以事前預期的結果。最後,能控制軍權的保守派獲勝,光緒被關禁在瀛台,滿清政府錯過了君主立憲的時機,也錯過了現代化的機會。這就是滿清政府被推翻的原因。

1900年,由於中國人民的無知,也由於領導階層的無能,導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並且焚燬圓明園。一個國家,如果不認真學習新理念與智力,又不用心培養國家人力資源,縱使有數千年的文明,縱使人民有團結禦侮之心,也一樣要面臨失敗的命運。

八國聯軍一戰,使中國的民族自尊與自信心,徹底崩潰,至2005年時,中國人的自尊與自信心,仍然尚未恢復。

4. 民國革命:1911年,民國革命推翻了滿清政府,中國開始實行民主政治,但是此時的中國人,普遍地缺乏人權與民主理念,甚至連孫文先生,都是以民族主義為口號,而不是以人權,為其主要的信仰。中國人嘗試在制度上,實行民主政治,但是,中國人忽略了,建立全民與政府人員,對人權與民主理念的共識,致使民主政治的推行,遭受到嚴重的挫敗。

一個文明國家,欲實行現代民主政治,必須先建立人權與民主的全民共識,如果全民缺乏這些理念的基本載體,不論實行任何一種,民主政治制度、政策或引進科學技術,都是沒有意義的,最終都會走向失敗的命運,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實。

5. 中共建國:1949年中共建國後,採行民主專政。所謂的民主專政,就是一黨專政,不是民主憲政。中共的一黨專政,造成了社會不公不義的形態,不僅剝奪了中國人民的人權,而且剝奪了中國人民,追求民主憲政的機會。

中國唯有透過建立,人權與民主文明的全民共識,中國才可以走向真正的民主文明,有了現代化進步的民主憲政,中國才能夠全面學習,西方各種先進的觀念、制度、技術,也才能夠全面提高經濟力與國力。

八、21世紀初期,中國的革命

中國在21世紀初期,最重要的文明建立工作,就是民主理念的革命。

這種理念的革命,包括人民必須建立自由、平等、民主與人權的信仰,這種信仰,是中國未來文明發展的核心價值,也是中國文明,成為幸福文明的關鍵。

在2千多年的專制文明之下,中國人喪失了獨立自主的人格,喪失了創造多元文化的可能性,喪失了建立公平正義社會的機會,也喪失了不做奴隸的權利。

許多中國人所認識的民主,只不過是一種人民的投票活動,這是器物層次的民主概念。還有一些人所認識的民主,只不過是一種選舉的制度,這是制度層次的民主概念。

事實上,人民必須先認識民主的理念,才能建立民主制度。所謂民主的理念,就是人權;沒有人權的民主,就是假民主;用假的民主概念,絕對無法建立一個真正的民主社會。

唯有中國人民能夠建立愛、正義、自由、平等、理性與人權的信仰,中國人才能成為有尊嚴與價值的人,中國人才能得到平安、喜樂、幸福與和平的價值,中國人才能建立民主憲政,中國人才不用再做專制文明的奴隸。

中國在21世紀初期,最重要的社會改革工作,即是民主憲政的改革。

這種改革工作,必須從建立全民的人權與民主憲政理念開始,然後,參考進步國家的經驗,建立符合中國人需要的制度,再充分創造器物文明。這些器物文明,包括引進新觀念、新技術與有效解放生產力等。

在中國後共產時代來臨之前,中國人必須設法先瞭解理念的價值,然後促成中國文明的制度革命。什麼是中國社會最重要的制度革命呢?

所謂的中國社會最重要的制度革命,就是開放黨禁、開放報禁、軍隊國家化、實行民主憲政、保障人權、成立聯邦政府。

這種制度的要求,是任何一個民主的國家,必要的措施,否則就不是真正的民主憲政國家。

九、軍隊國家化,是政治和平改革的必要條件

軍隊代表國家人民的意志,但是如果軍隊被一部分的人或黨派所控制,那麼軍隊就成為綁架人民的工具,它將會毀滅人民的意志與改革的機會。

從中國的近代史可知,執政者若想實行民主憲政,必須有人民的意志與軍事武力的支持,否則很難達成目的。

沒有軍權的執政者,就是中國人所說的兒皇帝,兒皇帝隨時可以,被擁有軍權的人撤換。例如,光緒變法與民國革命,兩者都沒有軍事武力的支持,造成了民主改革,失敗的命運。再如,1989年的六四運動,主要的改革派領導人,也被剝奪了政治權力,所謂的體制內改革的機會,也失去了。

歷史證明,凡是任何的政治改革,沒有軍事武力的支持,很難有成功的機會。

以台灣為例,在後蔣經國專制時代,當時的李登輝總統,沒有任何軍方的支持,因為國民黨保守派控制了軍隊,這是孫文所創「黨領導軍的體制」的弊端。

李登輝的政權,隨時可以經由軍事政變而被取消。他任用國民黨籍的國防部長郝伯村,擔任行政院長,以此巧妙地杯酒釋兵權,從而建立了軍隊國家化的機制。

李登輝能夠和平地處理,軍隊國家化的問題,是台灣民主憲政,非常關鍵性的貢獻。

中國在後共產時代來臨之前,全民最重要的工作,便是促成軍隊國家化,否則中國在後共產時代,可能會面臨如同,光緒變法與民國革命的失敗命運。

中國人是否有這個智慧,解決軍隊國家化的問題?中國的軍人,是否能夠為了國家民族的利益,而支持未來的民主憲政改革?

十、用神的理念,重建中國的文明

中國文明,絕對無法在共產時代重建,因為專制文化的本質,具有獸性,也具有反人性的特質。在一個具有獸性與反人性的社會環境下,中國人無法談重建文明的事情。

在中國後共產時代,中國文明,面臨了重大重建的問題,這些問題,關係到中國人未來的幸福,也關係到中國人未來的命運。

中國人必須對專制的罪惡文明,進行反省與懺悔。中國人也必須重新反省傳統中的優良價值,並且透過引進基督教文明的理念,來改造中國的文明,如此中國的文明,才會有美好的未來。

凡是世界上好的文明,都應該成為中國文明學習的對象,中國人過去那種狹隘的民族本位思想,必須去除。中國人不可能透過,復興中華文化或反傳統主義,來重建未來優良的文化。

換言之,過去中國人所說的中體西用、復興中華文化、反傳統主義、全盤西化、充分的現代化、共產主義改造中國、社會主義改造中國等,都不可行,因為那是一種盲目性的行為,它缺乏主體的選擇性,也缺乏對糟粕部分的排斥性。

中國人只有從學習全人類優秀文明的方式,才有可能建立中國未來偉大的文明。

2005-01-18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不代表大紀元。

相關新聞
劉宗正:論與專制政權徹底決裂意識
劉宗正﹕論公共知識分子
劉宗正﹕悼念六四死難者﹐推翻中共專制(上)
劉宗正﹕悼念六四死難者﹐推翻中共專制(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