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3方案疏导3海隧

标签:

【大纪元3月17日报导】(据明报新闻网报导) 东区海底隧道5月起加价,如何纾缓红隧的塞车再次受到关注,当局目前正研究三个方案。

环境运输及工务局长廖秀冬表示,当局正研究主要三个方案,令到海底隧道的交通流量更为平均,方案包括﹕一、回购东隧和西隧或将红隧售予两隧道的股东﹔二、以红磡海底隧道收益补贴东隧西隧﹔三、延长东隧及西隧的专营权以纾缓加价压力等。不过,廖秀冬强调,现阶段“十画未有一撇”。

廖秀冬接受本报电话访问时表示,自上任运输局长起,政府一直研究如何以财务及交通管理安排,令海底隧道的交通流量更为平均﹔而政府的原则是,“既能保障公众的利益,又要不损害东隧及西隧两条隧道的股东及合约精神”。由于3条隧道各有不同背景及营运模式(见图),问题复杂,其间研究了很多方案,当中又发生东隧因加价不遂而引起的仲裁,花了很多时间讨论都未有结果。

廖秀冬表示,研究中主要有3个方案,包括﹕以红隧的收益补贴另外两条私人隧道、延长两条私人隧道的专营权以纾缓加价压力,以及政府回购两条隧道或将红隧售予两隧道的股东。她强调,政府对任何方案均持开放态度,但现阶段仍未委任任何人为隧道估价。

她进一步说,在回购两条隧道或将红隧出售的方案中,若回购东隧及西隧,必会涉及价钱的问题,有关价格必须双方同意,因现时的合约中并无定出回购条件。若出售红隧,则会涉及日后的垄断情,故“可加可减”机制是有必要。

至于将红隧的收益互相补贴的方案,廖秀冬表示,红隧已随“五隧一桥”证券化,政府能否用有关收益补贴其他隧道仍待研究。而延长专营权,则有助营运者摊分收取利润年期,纾缓加隧道费压力,但当局要详细研究。她强调,以价格作为平均3隧车流量的工具有一定效用,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案,均应引入“可加可减”机制,令隧道费的调整有所依据。

不过,消息人士对本报记者解释,要透过财务方案来处理3条隧道的交通流量,有很多技术困难,例如用红隧的收益补贴其余两条隧道,将存在公允问题,因不少人每天可能只用红隧﹔以及会被质疑是否抵触“五隧一桥”发债时的承诺。

消息人士续称,即使不用现金交易,以换股形式进行,也涉及3条隧道估值的复杂问题,以及怎样才找到买卖双方都接受的价钱,因此他形容议员简单地想用低价向隧道公司购买两条隧道,然后逼政府收取低廉隧道费,只是一厢情愿。

另外,财经事务及库务局长马时亨在商台节目《左右大局》中表示,政府现时就3条隧道如何合并的问题未有结论,现仍未到要估价购隧道的阶段,现时研究仍非常初步。他又称,如果涉及收购,环运局会知会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对于中信泰富称,若红隧价钱合适,会考虑收购,马时亨称﹕“这个是政府资产,市民资产,如果有人出价,我们都会看得好紧,不会贱卖的。”现时3条海底隧道的行车流量极不平均,当中以政府拥有的红隧流量最多,平均每天逾12万架次,超过设计最高流量﹔东隧则为76,000架次﹔隧道费最贵的西隧则只有4万架次。

相关新闻
南韩高铁卡隧道 600乘客摸黑1小时
2005台北灯节 灯海隧道今晚点亮
2005台北灯节 灯海隧道昨晚点亮
灯节仁爱路车速慢  台湾北市警局实施交通管制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