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八日全球財經要聞

標籤:

【大紀元3月18日訊】

**3Com年度第三季虧損縮小
美國網路交換器製造商3Com在市場上落後競爭對手美國思科公司,近幾年來進行裁員節省人事支出的整頓,加上積極收購較的小同業,提高研發和量產能力,如今宣布從12月到2月的第三季度虧損縮小的消息,每股虧損由1年前的虧損22美分,縮小到每股虧損14美分,但是表現不如市場預期,而公司對於3月到5月的第四季度預估表示,公司的毛利率將會比第三季度的36%降低1個百分點。

**DreamWorks Animation第四季轉虧為盈
美商夢工廠動畫公司星期四公布第四季財務報告,銷售達到4.9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成長200%,獲利高達1.92億美元,本季獲利的主要貢獻來自史瑞克第二集的錄影帶與DVD的銷售成績強勁,預估未來史瑞克第二集的銷售可能達到5千500萬套,創下歷史第三高的成績,僅次於獅子王和鐵達尼號的銷售記錄。

**英鋼鐵龍頭稱歐洲北美需求觸頂
英國最大鋼鐵廠康力斯集團的執行長表示,公司成立5年來最亮眼的半年獲利數字已經過去,未來面對的將是北美與歐洲的鋼鐵需求觸頂回檔,不過在原物料價格持續攀升的影響之下,公司持續調漲鋼品的售價,這已經是連續第六季的鋼品價格調漲,累計2004年歐洲指標鋼價的累計漲幅高達94%。

**德國政府調低企業稅率
亞洲華爾街日報報導,德國政府最早的政策是說服其他國家調高企業稅率,讓各國國庫的赤字,都能降到歐盟明訂的警戒水準之下,但是如今德國總理施羅德的想法已經有所轉變,期待減輕稅負之後,能夠收吸引外資以及德國企業回國投資,提振景氣,增加就業機會。而德國新的平均企業稅率將降至32%,低於美國的39.4%與日本的40.9%。

**高盛證券集團公布獲利
全球第三大證券公司集團美國高盛集團公佈最近一季獲利,到2月底止每股淨利為2.94美元,比去年同期成長17%,其中債券,外匯與商品期貨交易獲利,比去年成長18%,購併業務的獲利,比去年成長15%。

**QWEST再次提高價碼收購MCI
美國地方通訊公司奎斯特正式提高價格,公司願意出價85億美元,繼續與Verizon通訊公司爭奪收購美國長途電話公司MCI,奎斯特所提出的新條件是以每股26美元價格收購MCI,此一價格足足比Verizon通訊公司出價高出25%,而MCI公司也迅速作出回應,表示將對奎斯特的最新出價進行徹底討論,董事會將在3月28號股市收盤前作出回應。

**中國將抑制外資炒作房地產
外界對中國房地產價格泡沫化的爭議由來已久。根據統計,去年前五個月,海外匯入上海的購房融資款項中,外資佔了16.8%,大多投資在高端的豪宅和別墅,估計持有量達到上海高端房產的四成,已經擁有操縱或影響價格的能力,但是大部分城市居民卻買不起房子。中國外匯管理局在壓力之下,將注意資本流入的投機性問題,計畫對上海、北京和廣州等三大城市進行調查,並研究抑制投機性炒作房地產的方案。

**捍衛人民幣中國付出高額成本
英商渣打集團指出,為了維持人民幣緊釘美元匯制,中國所付出的成本愈來愈高。去年中國總共花費1.6兆元人民幣,用來購買美元以維持匯制,花費的資金比前年增加40%。去年人民銀行採取發行票據的方式,吸納5千1百80億元,,並透過回購交易進一步吸收1千億元,全年的利息成本高達2百15億元人民幣,相當於國內生產毛額的0.2%。而今年2月份的票據利息26億元,也比去年大幅成長了160%。

**珠三角毒春霧肆虐威脅東莞香港
五零年代美國洛杉磯曾經出現嚴重的藍色煙霧現象,兩日內有四百人喪生。根據香港明報報導,今年二月珠三角地區開始出現數十年罕見的濃霧,並且結合空氣中的懸浮粒子和污染物,形成有毒的濃霧。其中重災區在廣州佛山,鄰近的中山、深圳、東莞及香港,也都受到威脅。這些毒霧的發生原因,和珠三角的城市化、電廠燒煤、汽車及工廠排放氣體有關,不但造成能見度下降,一部份甚至可能導致癌症。

**北京去年平均月工資2362元
根據北京市統計局發佈的資料顯示,從2000年以來,北京城鎮職工工資的成長率保持在15%以上。去年北京市的城鎮單位,包括企業、機關和事業單位,在崗職工和不在崗職工,每人的平均工資為2萬8千3百48元人民幣,平均每個月是2千3百62元,成長幅度約18%。北京市未來將用這項數據,作為計算社會保險費和工作待遇的依據。

**日本企業年度淨利將首度突破10兆日圓
日經英文新聞引述一份調查指出,日本1千6百家非金融上市公司,到3月底為止的2005年年度淨利,將首次突破10兆日圓,將近12.8兆日圓,成長了37%,而淨利佔稅前獲利的比重超過50%,也是13年來首度出現。汽車大廠豐田汽車的淨利,可望創下1.2兆日圓新高,高達日本企業總獲利的10%。預估2006年度日本企業的淨利將再成長16%。

**韓國新財長稱經濟展露回春端倪
韓國2月份的消費者信心連續第2個月攀升,商業信心指數也創下10年多以來最大的增幅。本週新官上任的財政部長韓德洙表示,因為國內支出和投資增加,韓國經濟已經浮現好轉的跡象,他將會蕭規曹隨,繼續推動創造就業和抑制通貨膨脹等政策,努力達成今年官方的經濟成長目標5%。

**韓國證交所將推出藍籌股指數吸引外商掛牌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目前在韓國股市沒有任何一家外商公司上市,為了吸引外商掛牌上市,韓國證交所將在6月份推出一項涵蓋大盤、科技與期貨指數的藍籌股指數,計畫從Kospi和Kosdaq股市上市的1千6百家企業中,遴選出50到100家公司,以編列新的指數。

**韓國去年對外淨債權創歷史新高
韓國財政經濟部宣佈,由於外匯儲備額的持續增加,去年底的對外債權額高達2千8百92億美元,增加5百58億美元,對外債務為1千7百76億美元,增加1百60億美元,對外淨債權額高達1千1百16億美元,創下歷史最高記錄,淨額增加3百98億美元,持續維持從2000年6月以來的淨債權國地位。

**新加坡2月電子產品出口下滑
新加坡2月份的非石油產品出口,比一月成長7.9%。其中電子產品的出口,從1月的5.9%下滑到3.6%,主要是因為美國和歐盟的磁碟機訂單,比去年同期大幅下挫18.9%,加上出口到歐盟的電信設備和周邊零件同時下滑所造成;而非電子產品的出口,則由於輸出到台灣、馬來西亞、印度和中國的石油化學產品,以及對中國和日本的硬碟出口增加,因而成長了13.6%。分析師預期新加坡的經濟成長幅度適中,至於影響未來出口的因素,則是最近波動較大的亞洲貨幣和新加坡幣。

**IMF主席籲印度改善商業環境
國際貨幣基金會主席拉多指出,印度的經濟蓄勢待發,正步上其他亞洲國家過去幾十年來的後塵,不過印度必需改善商業環境以吸引外資,才能維持經濟成長率超過8%。拉多指出,2003年印度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只佔國內生產毛額的5%,落後亞洲多數國家,例如泰國的31%和中國的35%。另外在拓展一項新業務所需要花費的時間上,韓國需要22天,中國需要41天,但是在印度需要89個工作天,顯示出印度的商業環境,目前仍然不如中國和韓國。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二月二十一日全球財經要聞
二月二十二日全球財經要聞
二月二十三日全球財經要聞
二月二十四日全球財經要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