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消費陷阱形形色色

標籤:

【大紀元3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任中弘澳門二十四日電)到大陸觀光或定居的台、港、澳人士,在大陸消費時,要提防消費陷阱。

  廣東省消費者委員會負責人表示,去年全省共受理消費者投訴三萬三千七百多件,比二○○三年同期上升百分之五點七。其中家用電子電器類投訴佔三成,服務類投訴佔二成八,百貨類投訴佔二成一,房地產及裝修投訴佔百分之八。

  大陸消費陷阱形形色色,澳門、香港和台灣民眾稍不小心,就會中招。為防消費者再墮陷阱,廣東省消委會和廣州市消委會有關人士公佈了當前大陸常見的多種消費陷阱。

  例如有些促銷行動看似優惠實為圈套。一些餐飲、百貨企業為招徠顧客,採取消費滿一定數額即獲現金券或優惠券等促銷手法,但不說明這些優惠券的使用條件,待消費者要求兌現優惠時才發現有諸多限制。還有些商家以附送贈品的形式吸引消費者購買商品,卻暗中抬高價格,而且所送贈品大多是偽劣產品。

  也有一些培訓或補習課程包藏陷阱。一些不法培訓單位籍英語班、作文班、電腦班、藝術班等培訓班名義誤導家長交納材料費和培訓費。一位民眾近日接到一張傳單,說有一場免費「快樂兒童英語」專家演講會。

聽完講座後該公司的員工極力遊說他「交五千多元就能讓孩子在兩年內熟練掌握英語」。誰知當他如期帶孩子去上課時,竟被告知五千五百元只是教材費,每月還要交二百一十元學費。

  此外,一些廣告公司利用年輕人的「明星夢」心理,以提供拍廣告機會或介紹進入模特兒行業為誘餌,與其簽訂合同,騙取報名費、簽約費和形象推廣費等。合同期內以暫時沒有適合的廣告為由推拖搪塞,待合同期滿就攜款潛逃。

  醫療也是常見的消費糾紛。一名年過古稀的歸國華僑見某康復中心廣告傳單說,可以免費量血壓、聽保健講座,於是他到該中心量血壓。在該中心工作人員多番遊說下,他購買十五盒共計三千九百元人民幣(約一萬六千元新台幣)的保健膠丸。誰知道,服藥一周後,他便厭食、肚痛、嘔吐。他到該中心退藥未果,最後要求消委會協助解決。

  有些維修廣告也常使人上當。一些家用電器維修點在廣告宣傳單張中虛假宣傳,誇大規模和資質,自身的維修技術卻不及格;或在維修過程中虛列修理項目亂收費、使用偽劣零配件。

  生活中常見的短訊其實藏著危機,一回短訊即被扣錢。部分通訊服務運營商冒充機主的親朋好友發送問候語,機主一回覆就被扣費或自動訂下某種短訊服務。當消費者發現誤入圈套時,則要頗費工夫才能取消服務,甚至有消費者被扣了費還不知道。

  至於仲介也不單純。有一些仲介公司與保母合謀行騙:先由仲介公司與僱主簽訂合同、提供保母,合同寫明僱主須試用保母十五天以上才能退換,且需交一定的仲介費,這筆費用概不退還。接著保母在試用期內以生病或家裡出事等種種理由辭職不幹,回到仲介公司等待下一輪工作,仲介公司則得到了仲介費。

  部分裝修工程偷工減料以劣充好。一些裝修公司在包工包料的裝修工程中,偷工減料或以次充好等牟利。

  還有郵購者常匯了款卻收不到貨。部分不法商家登虛假廣告引誘外地消費者匯款低價購買手機、手提電腦等高檔商品,消費者匯款後根本就收不到貨品或與訂購物品不符。

相關新聞
非盟計劃明年六月以前成立一支待命維和部隊
【工商新聞】從留學走向移民加拿大
蒼天茫茫,痛心如割
不是女主角就不演 宁靜坦言頭發是負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