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展現民意與歐盟暫緩軍售 中國踢到鐵板

標籤:

【大紀元3月2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曾淳良台北特稿)為了反制中國單方面針對台灣制定的反分裂國家法,台灣人民走上街頭展現民意。與此同時,國際社會也普遍表達關切,不僅歐盟暫緩解除對中國軍售禁令的時程,美國輿論更認為中國將為此付出嚴重的代價。中國當局這回不但踢到鐵板,而且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中國立法機關審議反分裂法之際,反對聲浪不僅來自台灣,連美國、日本及歐盟等主要大國也都表示嚴重關切,其中華府還希望北京能夠「重新考慮」,不過,中國不顧國際輿情及台灣民意的反應,執意制法阻獨,不惜以「非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問題。

美國國務卿萊斯在中國通過反分裂法後訪問北京,她以「不受歡迎的發展」向中方表達關切,並認為此舉將升高兩岸緊張。而原計劃在今年解除對中國武器輸出管制的歐盟,受到中國制定反分裂法的影響,已傾向暫緩解除軍售禁令。

與此同時,國際媒體紛紛對中國的不智之舉發表評論。華盛頓郵報最近的一篇分析文章指出,中國制定反分裂法的代價包括:破壞兩岸關係緩和的氣氛、損害美中關係、導致歐盟對中國出口武器解禁的趨勢遭到扭轉,以及使中國「和平崛起」的說法遭人質疑等。

事實上,這家在美國極具影響力的媒體稍早前還發表了題為「厚顏的中國」的社論,批評中國制定反分裂法的作法「厚顏大膽」。評論還指出,中國領導人迫不及待地要制定反分裂法,主要目的就是向國際社會宣告,北京當局以戰爭威脅台灣的政策,並沒有改變。

很明顯的,西方民主國家普遍認為,北京當局草率制定反分裂法,同時祭出以「非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問題的手段,已嚴重損害中國好不容易扭轉從一九八九年六四天安門事件以來的國際形象。

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所長黃介正分析說,中國最近的作為,已使得西方民主國家對於中國崛起之良善性的質疑越來越大,對於中國的戒心也越來越深。

反分裂法與歐盟軍售禁令解除的問題,只會提前引爆西方民主國家對中國原本不必要的憂心與猜忌,尤其可能進一步加深「中國威脅論」的疑慮。

在兩岸關係上,中國官方稱,制定反分裂法是將北京的對台大政方針予以法律化,希望劃出一條反獨紅線,讓兩岸關係能朝向正面的方向發展。

殊不知,從去年十二月立委選舉結果泛藍過半,一直到今年初的台商過年包機順利推動、國台辦高層官員來台向病逝的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致哀等,輿論普遍認為兩岸關係已緩和許多,如今反分裂法的出台,已經成為兩岸關係朝良性互動及穩定發展的一大障礙。

中國領導人看到三二六有上百萬台灣人民上街遊行訴求反對反分裂法,再加上美、日等國及歐盟的反應,可能會大感意外與驚訝。

依照北京當局打的如意算盤,反分裂法既可以彰顯中國新一屆領導人在國內的強硬領導形象,為兩岸關係帶來和平與發展,而「以法阻獨」在國際上又可因為防止戰爭的發生而得到諒解。

但事與願違,中國可能是自認聰明反被聰明誤。當國際反對聲浪一波又一波的接踵而至,正是對中國領導人執政的最大考驗,一再標榜「執政為民」的中共胡溫體制,如何為未來的兩岸良性互動注入更多的活水,而不再只是略施小惠,將是進一步觀察中國的國際形象能否好轉的重要指標。

相關新聞
SBL東森命中率不佳59:81不敵裕隆終止二連勝
馬英九 東京取經踢鐵板
《太平洋生活公開賽》莫瑞絲摩 又不敵俄女
長沙1小時雨量如54個西湖 火車站、地鐵被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