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海外台校補助 教長允拉平差距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黃以敬、王貝林╱台北報導〕中國台商子弟就學補助三萬元引發部分立委及民間團體質疑偏厚、不公,西進與南進台商子女更存有補助不等問題,經本報獨家報導後,教育部昨天查核發現,近兩年對於海外台灣學校補助確實出現縮減,導致補助不公平,部長杜正勝強調將深入檢討。

上屆立法院審議九十四年度總預算案時,台聯黨團曾提案要求將編列在教育部高等教育項下,補助大陸地區台商子弟學校學生學費四千七百五十萬元全數刪除,但在院會表決時,遭國親封殺。

這類相關的補助預算後來被統刪一半保留下來,不過,行政院院會昨天仍然通過教育部所提補助辦法,對中國台商學校學生每人每年維持三萬元的方案。教育部表示,將以追加預算方式爭取經費補足差額;立法院多數黨團對此均持反對意見。

台灣政府偏厚中國台商子弟學生,對國內高中職學生僅補助一萬元,對配合政府南進政策的六所海外台灣學校學生沒有個人補助,對於西進中國的台商子弟卻每人補助三萬元,引發補助不公的爭議。

教育部昨天發布聲明指出,若以軟硬體整體教育補助款除以學生人數計算的教育補助經費來看,國內中小學學生的平均補助經費都約在九萬元以上,海外台灣學校八十九年至九十二年平均教育補助則為每生五萬元,八十九年創建的大陸台商子弟學校,政府並未補助建校,而是補助教科書及部分台灣師資到大陸經費,平均每生享有補助約兩萬多元。

杜正勝指出,由於政府不能補助學校建設,因此大陸台商學校學雜費一學年十二萬,使得台商子弟可能因此轉讀大陸學校,教育部補助大陸台商子弟,也就是希望減少台商子弟去念大陸學校接受中國教育影響,去年有近五百位學生回流到台商學校,有助於台商子弟持續接受台灣本地教育。

但教育部統計也顯示,相對於大陸台商子弟享有的教育補助費因為這兩年提供的三萬元個人補助,已使得每生所能享有的教育補助金額增至五萬元;反倒是海外台灣學校,過去兩年補助經費大幅縮減,且因為補助學校,忽略部分學校學生人數增加,導致學生每人所享有的教育補助費卻降為只有三萬元左右,反而不如大陸台商子弟。

杜正勝指出,教育部將會檢視對大陸及東南亞台商學校的補助,逐步拉平雙方差距,以確保教育補助的公平性。

台灣行政院發言人卓榮泰則稱,在台灣,國中小是義務教育,到了高中,政府投資的教育資源每人每年達八萬元,高職更達九萬元,補助台商子女每人每年三萬元,只是讓他們得到接近台灣學生所受的教育資源而已,「不能讓台灣之子到大陸就無法得到應受的教育」,補助是要讓他們可以銜接台灣的主體教育,與台灣學生有相同的認同感。

在台外僑學生 美日英不補助

〔本報綜合報導〕政府對中國台商學校、東南亞台灣學校學生補助不一引發爭議,據了解,各國對設在台灣的僑民學校,除補助外交官子女就學,並未直接補助僑民學生。

華府外交人士表示,美國政府為照顧公務人員,凡是奉政府命令外派到外國工作的,其子女在高中以前的教育補助費由政府全額補助,所以美國外交官的子女在海外美國學校等於學費全免,但是上大學的費用,政府就不再照顧。

至於一般美國公民或美商,如果外派,政府並沒有任何子女學雜費的補助,在高度資本化的美國,一般都由美國公司照顧員工的福利。

日本政府從未對在海外的日本僑校學生做定期的個人補助。據日本在台人士表示,在海外的日本僑校完全屬於私立學校性質,營運資金來自海外企業或慈善機構的捐贈,師資則由政府派遣,由於是義務教育階段,政府對就學的海外日僑子弟最多只提供免費教材,而無法對學生做個人的定期資金補助。

歐洲各國政府對外僑學校是以私立學校認定,以歐僑學校為例,區分英、法、德三個不同語組。

英國政府並不提供歐僑學校英語組的補助,至於德國與法國,則是全額補助所屬語組教學所需經費,不過這是由於法、德教育體系是以公立學校為主體,因此延伸到海外僑校。

據了解,由於目前就讀歐洲學校英語組的學生,不僅來自英國,還包括其他世界各地大英國協成員;此外,該校不需政府補助,也可自行運作,因此英國政府也不對該校提供補助。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