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逆差衝擊勞工 成為美政治議題

標籤:

【大紀元4月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紀錦玲華盛頓特稿)美國勞工部今天公布發表失業率的同時,國務院資訊局也「適時」發布報導坦承,美中貿易逆差,對美國國內就業市場已造成影響,而且不只衝擊一般傳統產業,連半導體產業也或多或少受波及,成為國會敏感的政治議題。

勞工部今天發布,美國三月失業率5.2%,儘管失業率比二月5.4%下降,但三月非農業的新增工作機會卻只有十一萬人次,比較二月份的二十四萬三千人次,還不到一半。

儘管這只是單一個月份的報告,而且新增工作機會減少,與最近油價高漲有關,但無巧不巧地,美國國務院資訊局今天在網路上發布有關美中經濟關係報導,提到美中貿易赤字,已經造成美國勞工市場衝擊。

美國失業較嚴重的地區,大部分發生在加州、德州、紐約州、賓州、伊利諾、北卡羅來納、佛羅里達、俄亥俄、密西根和喬治亞等幾個大州。

失業衝擊百姓生活,直接反映到選票上面,尤其是這幾個大州國會議員,大聲嗆聲自不在話下。

面對抨擊,美國商務部、貿易代表署等行政部門解釋,二00四年美國對中國出口已達近三百五十億美元,比二千年時增長一倍以上。

商務部並說,自布希總統就職以來,美國已向中國出口了價值一千零四十億美元的產品和服務,中國成為美國有史以來增長最快的出口市場之一。

國會議員則反駁,是囉,美國對中國出口是增加沒錯啦,但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增長速度更猛,不然,貿易赤字是怎麼來的?

國會所屬專家委員會│「美中經濟安全審議委員會」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美國與中國貿易逆差日益擴大,已對美國製造業造成影響,其中還包括原本以為不受中國低技術、低廉勞工衝擊的半導體等尖端產業。

報告還指出,中國對美出口電子產品、計算機、通訊設備,其他高科技產品的增長迅速,遠遠超過了中國對美出口紡織、服裝、鞋及塑料等一般傳統產業產品。

「美中經濟安全審議委員會」報告說,美國在高技術產品領域的對華貿易逆差現已達到三百二十億美元。

除了國會專家委員會的檢討聲浪,華府智庫最近以來,也是討論不斷,包括中國經濟、市場、人民幣匯率、能源等等議題,更有學者質疑,中國似乎不像他們自稱的「和平崛起」,不但政治、軍事領域與美國似敵非友,連經濟領域,也對美國充滿威脅與競爭。

國務院資訊局這篇文章坦承,美中貿易逆差,造成美勞工市場衝擊。看來,美國與中國經貿問題,未來檢討的聲浪還會再繼續擴大;除了國會、智庫專家外,行政部門也要開始認真、坦誠面對。

相關新聞
美政府:五十八國設立不公平貿易障礙
美貿易代表署報告指中國仿冒品猖獗
沖澠的民情風俗﹙上﹚
美貿易報告批中國盜版問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