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民盟感嘆修憲新聞比不上八卦新聞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2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吳素柔台北二十日電)任務型國代選舉即將登場,推出一百五十位候選人的民主行動聯盟,雖然造勢頻頻,卻無法獲得媒體青睞。民盟總召集人張亞中說,媒體喜歡八卦新聞,讓他對媒體感到失望。

民主行動聯盟反對草率修憲,擔心台灣未來只剩「藍」、「綠」兩種顏色,這次特地推出一百五十位候選人,成員以學者居多,其餘來自社運、原住民、學生、醫界、勞工、弱勢團體等領域,強調推舉的代表最具全面性,而且最具社會良知。

自參選國代以來,民盟在能否使用「民主行動聯盟」名稱參選、保證金繳交、財產申報等議題上,和中央選舉會槓上,曾多次抗爭和造勢,卻未獲媒體重視。

在台灣大學政治系任教的張亞中說「修憲的重要性和意義,應該是政府推廣」,但是政府卻玩「愚民政策」,所以民盟以淺顯用語撰寫「優質修憲答客問」小冊子,並推出國台語版「優質修憲光碟版」,希望喚起民眾的關注。

對於民盟的媒體曝光效果未如預期,張亞中表示,他也不太清楚原因,或許是因媒體現在都喜歡八卦新聞,他不禁感嘆民盟的新聞比不上藝人吳宗憲被毆、陳致中結婚消息,不過他還是會再接再厲,「做到不能做為止」。

民盟任務型國代候選人、東吳大學物理系副教授郭中一則認為,有些媒體打壓民盟,因為其主管的立場支持修憲,儘管民盟的媒體效果有待加強,人力、財力也不夠,但民盟不會灰心,會繼續堅持下去,「要做到讓人家感動」。

代表民盟參選任務型國代的資深社運人士王娟萍表示,民盟候選人囊括學術界和社運人士,這是「很好的結合」,其實在二○○二年「反健保雙漲」抗爭時,學者和勞工團體就有很好的合作,學者扮演智庫角色,勞工團體則負責動員和上演行動劇。

王娟萍說,勞工運動常被打壓,如果造勢、抗爭效果不佳,勞運人士已經很習慣,所以當學者對民盟造勢成效不彰感到挫折時,勞運人士會安慰他們不要氣餒,因為這是常態。不過她指出,最近其他的政治議題比較熱,導致民盟的抗爭活動無法獲得媒體青睞;不過,很多相關團體和政黨,對這次任務型國代選舉的態度十分低調,氣氛實在很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