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生產技術獨步全球 燈照溫室葡萄上市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4月2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管中維台北二十一日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中區農業改良場今天表示,經試驗發現,溫室葡萄經日光燈、省電燈泡夜間燈照後,可促進枝梢生長並提高著果率,而且電費成本低廉,最近夜間燈照的溫室葡萄採收上市,這項獨步全球的葡萄生產技術將推廣給農民應用,以提升國產葡萄產量與品質。

  葡萄富含多種維他命、蛋白質、氨基酸、礦物質、葡萄糖與果糖等,深受消費者喜愛,目前全世界大多數地區的葡萄只能1年收穫1次,但台灣應用修剪、催芽技術調節葡萄產期,增加葡萄生產。

  台中區農改場指出,目前國產葡萄除了最普遍的6至 8月生產的夏果、12至1月生產的冬果外,還有9至10月生產的秋果,彰化縣溪湖、大村地區還有溫室栽培的早春葡萄,在4至5月生產,國人幾乎終年可吃到美味的國產葡萄。

  台中區農改場表示,彰化地區溫室葡萄主要是利用搭建透明塑膠布的簡易溫室栽培,每年11至12月進行植株修剪並覆蓋塑膠布,促進葡萄萌芽,在溫室生長、開花及結果,不過,溫室葡萄生育初期常容易受到寒流低溫傷害,造成枝梢過短及著果不良,影響日後結果品質,台中區農改場因此研發溫室葡萄開花期間的夜間燈照技術,藉由光照促進枝梢生長並提高著果率。

  台中區農改場發現,經夜間燈照的溫室葡萄,著果穩定度提高,產量較沒有使用夜間燈照的溫室葡萄增加,通常沒有使用夜間照明的溫室葡萄1分地產量約600至700 公斤,使用夜間照明的溫室葡萄產量可與暖冬季節不相上下,大約可達800至1000公斤。

  台中區農改場並表示,目前農民多利用水銀燈光源,耗電且成本高,台中農改場利用日光燈、省電燈泡等較節省能源的燈照方式試驗,發現效果與水銀燈相當,而且可較水銀燈節省1/3至1/2的電費,這項技術將推廣給農民。940421



相關新聞
最新研究發現:結腸癌或與口腔細菌有關
韋伯太空望遠鏡發現「索倫之眼」超新星
NASA拍到螺旋星系的明亮條狀結構
神祕行星在太空出雙入對 顛覆人類認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