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頭換面 警士氣提振?

標籤:

【大紀元4月2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邱俊福、王瑞德╱台北報導〕警察制服的格式、顏色,是否對警察樹立權威有所影響?中央警察大學教務長黃富源表示,執法人員的制服,必須醒目與因地制宜,以兼具樹立權威及執勤的功能性。

台灣地區的重大警察變革,首推警車顏色,過去由於是紅色,容易和民塑喜事禮車混淆,最後為求一勞永逸,前警政署長顏世錫擔任警政署後勤科長時,將台灣警車顏色統一改為如今的黑白色,具有美觀、威嚴和易辨識的特點。

過去警方的制服顏色為卡其色,警帽設計也和軍方雷同,雖具威嚴,但為了避免對台灣有「警察王國」的誤解,也為了塑造警察親民便民形象,所以才重新打造如今的警察制服。

而對現行的警察制服,基層警員認為,制服確實是素了一點,與一般民間的保全警衛制服沒有明顯的差別,其中於執勤時戴小盤帽,不戴大盤帽,更讓民眾感覺沒有氣勢的感覺,不似電影內的武警,穿著相當的英挺,擁有權威感。

黃富源表示,執法人員制服若是相當的醒目,民眾遇到其執行公權力時,心理上自然會衍生權威的感覺,同時,民眾也容易隨時找到執法者求援。

不過,執法者的制服需要兼顧到任務的執行,如鎮暴警察出現時,民眾光看到其身上的裝備,便感到相當的專業。

同樣地,平時執勤的警察制服的樣式,也需符合任務的考量,不僅需讓民眾感覺權威,也需方便應付任何狀況的發生。

黃富源舉例說,警察執行公權力時,需活動方便,故就可想想是否能研發看似皮鞋,但實質上為布鞋的鞋子,以兼顧外觀與功能。

對此,警政署表達,曾對警察制服現行的格式,以及紫白系列顏色進行討論,也詢問過基層的意見,認為不需變更,因此目前並沒有更改的想法。

但襯衫部分,為加強稀疏排汗的效果,今年度將對布料材質改善,以讓警員執勤時,穿起來更為輕鬆、妥適。

警 員 聲 音–超時工作 保障不足

記者王瑞德╱特稿

從日治時代不可一世的「大人」,到如今無賴民眾動輒出手毆打、奪槍,台灣警察看似地位日漸低落的原因,就在於為了避免外界誤以為台灣是「警察王國」,希望從「革命警察」搖身一變成為「人民警察」。

台灣民眾對警察「有應必求」,事實上對警界是相當不公平的對待,從遺失身分證、處理鄰居叫床或冷氣聲過大、取締違規攤販、追緝重大要犯、查緝電動玩具等等,大小事情幾乎都由警察一手包,但是直到如今,台灣警察卻連執政黨當初承諾的最基本的「三班制」服勤都付之闕如。

在待遇福利部分,日本警察和消防人員在日本孩童心目中,僅次於日本首相,是長大後最想從事的第二志願職業,日本警察和消防人員一旦因公殉職,立刻可以領到日幣一億元、相當於新台幣三千萬元的撫卹金,家屬更可每年領取政府所支付的年金,完全無後顧之憂。

但是台灣直到現任警政署長謝銀黨,才終於爭取到較高的撫卹金,和一旦因公成殘、成植物人後,不至於支付數百萬元後,從此棄之不顧、任其自生自滅的離譜情事;但是比較起日本等先進國家,政府對警察的保障仍然不夠。

直到如今,每一外勤警察每天除了八小時上班時間,除非向上級報備專案核准,否則每人僅能申報四小時超勤津貼,如果一旦偵辦重大刑案,必須連續多天埋伏,超勤津貼一個月也不能超過一萬七千元,不少警察自我調侃表示「多出的時間就當是做功德算了」,有時連停休都無法補休,如此規定對警察太不公平。

台灣警察要獲得全民尊重,也必須自重,要取締交通違規前,自己就應避免違規,不能因為是警察就仗恃特權,無法使民眾信服,其中尤其是執勤態度最為計程車司機等駕駛詬病,年輕交通員警開單告發時態度不佳,或是取締違法攤販時冷嘲熱諷,使民眾為之反感。

事實上,只要EQ高,執勤就不會被視為找麻煩,例如基隆市警察局長刁健生就要求所屬,攔查臨檢要先向車主敬禮,讓民眾有受到尊重的感覺;過去高速公路警察局對超速駕駛說:「先生,你飛得太慢了。」使駕駛自己也會心一笑,俗話說「出手不打笑臉人」,只要改變一下執勤態度,警方就不會被視為專找麻煩的「討厭鬼」,而是大家歡迎的人民保母。

學 者 看 法–加強訓練 提升裝備

〔記者邱俊福╱台北報導〕接連發生警察執勤時,遭民眾攻擊事件,中央警察大學教務長黃富源認為,警察樹立權威,民眾能尊重警方執行公權力都很重要,警察本身學能訓練要扎實,以及從民眾的教育著手,執勤裝備的提升,也會有明顯的效果。

黃富源表示,全民拚治安的此時,「權威」與「尊重」,一體兩面,若警察未獲民眾的尊重,那拚治安就無任何的意義,故警察執行公權力時,需讓民眾當成一回事。

教育民眾 尊重公權力

而要讓民眾不輕忽公權力,就須從民眾平時的教育與社會的文化著手,相反地,警察本身的操守、能力,也是獲取民眾尊重的重要因素之一。

黃富源表示,減少警民衝突的爭議,警察本身於術科、學科方面的訓練要扎實,讓法律的規範轉變成實務上的反應,正如本身受到攻擊時,馬上能知道自己需採取何種程度的應對動作,就不會產生過與不及的爭議。

此外,警察本身需具備制伏歹徒的技能,黃富源舉例說,日前日本警務人員於查緝一名使用藥物的歹徒時,反被歹徒追著跑,引起議論,故警察體力、技能皆不及歹徒時,怎能獲得民眾的尊重。

當然,警察面臨突發狀況時,自我情緒的管理能力,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不然將會增加警民衝突的機會。

重裝警察 加強自保力

黃富源強調,警察裝備的提升,對執行公權力時,警察的自保及保障民眾的權益,皆頗具效果,如先進國家有些警務人員攜帶的槍枝,放有追蹤器,只要槍枝離身一定距離,便會自動產生警報,除防杜歹徒搶奪槍枝,間接提升警察的自保能力。

此外,警車內放置有黑盒子(紀錄器 ),全程紀錄警車行車速度、警員於車內的對話與行徑,且只要執行公權力,便全程錄影、錄音。

如此,一方面警察本身於錄音、錄影的約束下,將呈現該有的專業能力,不會再有偷勤等狀況產生,也減少被民眾偷拍的窘境;同時,民眾於作出挑戰公權力行徑時,也會有所忌憚,因所有的言行將被全程紀錄,無法抵賴。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北市員警查酒測與女子互毆遭記一小過
記者採訪挨揍 踢爆 警察旁觀
澳門首次搜獲新毒品「麻古」
彰化縣警方破獲詐騙集團 嫌犯得手六億以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