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中共禮遇連戰如同當年對港英政府

標籤:

【大紀元4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盧健輝香港二十七日電)香港信報今天發表社論表示,現在中共向中國國民黨和親民黨展開統戰工作,卻把在台灣執政的民主進步黨邊緣化,使用的手法和當年對付統治香港的港英殖民地政府如出一轍。

社論指出,是對香港人來說,現在中共對台的統戰手法是似曾相識。和當年收回香港主權對付港英政府一樣,由於北京在台灣社會無法取得主流民意的認同,為了擴大統戰工作的影響力,中共於是向統派招手,積極拉攏,並給予他們「政治影響力不相襯」的待遇。中國和英國談判期間,不少在香港主流社會以外的「意見領袖」得到北京嘉許,成為主要的諮詢對象,反而香港正式的民意代表例如立法局和地方議會成員卻被摒諸門外。

社論表示,台灣的執政當局是經過全民投票產生的,中共絕不能無視投票支持民進黨的台灣民意。如果中共全力向在野黨展開統戰攻勢而無法為它們增加政治資本,並在日後的選舉中壓倒民進黨,那麼國、親兩黨主席連戰和宋楚瑜的中國大陸行仍然不能發揮扭轉乾坤的作用。

社論建議,要使台灣民眾支持國民黨和親民黨,最有效的方法是稍後舉行的連戰和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的歷史會晤中,中共向國民黨開出一系列展示強烈善意的示好條件,包括:撤除指向台灣的導彈;容許台灣有條件參加國際組織,擴大台灣的「國際生存空間」,打破民進黨經常指大陸要封殺台灣的說法。這兩點對大陸來說,並沒有違反「一個中國」的原則,也並非大是大非的問題,向國民黨送出這兩份大禮,也許比「元首級」待遇更加實惠。

社論又說,台灣海峽兩岸處於敵對狀態互不接觸的年代,香港是中國大陸和台灣溝通對話的主要中介地,現在連台灣的政黨高層也紛紛訪問大陸,香港的角色已無關痛癢。如果兩岸關係緩和,並且能夠達到三通,香港連最後的中轉站角色也告消失,除了「歷史地位」不保外,香港的經濟利益也會直接受損。

社論指出,除了香港的中介地位不保,香港和澳門回歸中國的「一國兩制」模式將不再成為對台的一個號召,中國剛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內就不再使用「一國兩制」的名詞。

相關新聞
兩岸簽CEPA? 呂秀蓮:矮化台灣
北京上訪者準備投書連戰
張五岳:CEPA被港澳化  台灣不能接受
中共借連戰解困 頻放煙幕彈轉視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