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火紀念紙博物館 再見蓪草紙藝

人氣 6
標籤:

【大紀元4月8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康俐雯╱台北報導
 老師傅施柳月戴著老花眼鏡,取出封存已久的刨刀,刨下一片片輕又薄的蓪草紙,這手功夫在蓪草紙業沒落二十年後,已很難再見。

 自清代與日治時期起,盛產蓪草的新竹地區是發展蓪草紙業的重鎮,高齡八十多歲的李宗廉憶道,當時在政府的推廣下有計畫性地種植蓪草,運用大量人力將蓪草心經過日曬後成為製成蓪草紙的基本原料,蓪草紙的製作要有特別的刀具與工序,培養一位具有刨紙功力的師傅最快需要經過一年的訓練,李宗廉說,當時蓪草紙是高經濟價值的產物,刨刀下生產出的完美紙張稱為一級蓪草紙,全數外銷。

 另有破碎或斷裂的次級品,李宗廉在資源回收再利用的考量下,經歷過將蓪草紙染色加工研發製成「蓪草紙花」,還做到保濕、防霉、防火,製成花環、康乃馨、玫瑰花、水中花等改良產品,外銷到夏威夷、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因為觸感栩栩如生,在全盛時期,一天要外銷十萬朵,帶動一波蓪草手工業。

 但隨著塑膠花的誕生,蓪草紙業與手工花也跟著沒落了,一大片的蓪草林也全部不見,現只有在野外偶爾才可以看到單一生長的蓪草樹。現在的人對於蓪草的印象僅存於「很像保麗龍」,或是將五顏六色的蓪草心當作美勞材料。

 樹火紀念紙博物館「ㄧ片植物細胞的切片--蓪草紙展」,展現野生植物蓪草外,也有蓪草紙、遇水即立體膨脹的蓪草體驗許願樹等,藉此讓民眾認識台灣蓪草的產業興衰。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方促協商包機  陸委會:統戰做法
分析家預測澳洲電訊公司可能進軍傳媒業
看新聞學英語(第十二講)
無辜被燒成炭人 無指少女要圓大學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