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小慶:中國需要民主的理由

謝小慶

標籤:

【大紀元5月10日訊】[張耀傑注:民主本來是不需要理由的。我長了個人腦袋,就是用來自己給自己做主的。憑什麼讓某黨某派代表我做主人呢?!]

談到民主,人們第一個想到的理由往往是抑制腐敗。有了民主,人們有批評的權力,新聞有監督的自由,腐敗就會受到抑制,貪官就會有所收斂。這的確是一個理由,但頗值得懷疑。我們這些知青都知道,在極其專制的年代裏,大家雖然生活貧困,腐敗卻並不嚴重。就亞洲講,一黨獨大、民主程度不算高的新加坡是廉政的楷模,民主程度並不低的菲律賓、印度、日本,廉政的水平似乎也不算很高。

需要民主的第二個理由是民主可以使最優秀的人掌握權力。常言說,“兵孬孬一個,將孬孬一窩”。沒有好的領導人,一個組織的效率肯定受到影響。雖然功過評說不一,毛、周、鄧、林、陳雲、彭德懷、陳毅等,畢竟都有不俗的才能。那是在戰爭中打出來的,是戰火篩選的結果。和平環境下,如果沒有民主,很難保證人才可以脫穎而出。沒有民主,由一個人為全中國人選領導,從劉少奇、彭真、林彪、王洪文到華國鋒,都不能算成功。在專制社會中,“選拔接班人”是高度機密的事情,往往只是少數人策劃于密室。在民主社會中,卻幾乎所有的成年人都可以參與。今天恰好是美國的大選日,我還不知道結果。不論誰當選,都得過五關、斬六將,無能之輩入主白宮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對於這個理由,可爭論的地方也很多。已經有許多人批評所謂的民主競選不過是金錢的競爭,是公開的集團賄賂。海外網路寫手馬悲鳴曾提出“弱主民之福”的觀點,就內政講,我很贊成。老毛確實是天分過人,意志剛強,治下的百姓卻一窮二白。現在雖說天天在電視上看著我們的“弱主”整天拿著稿子念些毫無新意、空洞無物的話,頗感掃興,但百姓的生活卻的確在不斷改善。

需要民主的第三個理由是為了經濟發展。確實,民主的西德、南韓的經濟發展水平比專制的東德、北韓高,民主進程快些的臺灣的經濟發展水平也高於民主進程緩慢的大陸。在經濟發展的賽跑中,民主的美國也勝過了專制的蘇聯。但是,民主與經濟發展之間不一定有必然聯繫。兩個亞洲人口大國,在幾乎所有的經濟發展指標上,民主的印度都不如專制的中國。

需要民主的第四個理由是為了保護人權。在民主制度下,人權受到侵害的情況也肯定會有的。但與專制體制相比,人的基本權利可以得到更多的保護。在專制體制下,張志新、遇羅克等人僅僅因為說出了自己的思想而被公開殺害。今天,一大批最優秀的人才、最優秀的知青僅僅因為說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而被關押或流亡。這種情況在民主制度下一般是不會公開發生的。這僅僅是生存的權利、人身自由的權利,更不用說那些一個公民本來應該具有的、即使在我們的憲法中也明確規定了的言論、結社的自由。

需要民主的第五個理由是為了保證社會的相對公正。讓我們從大家都熟悉的高考談起。今天,同一張考卷,北京與山東、湖北等省的錄取分數線相差約100分。參加相同的考試同樣得到580分,北京考生可以穩進清華、北大等頂尖學校,山東考生可能還進不了重點院校。

今年2月《中國青年報》曾試圖公開討論這一問題,很快被有關部門禁止。美國的情況是相反的。最近主持美國“高考(SAT)”的教育測驗服務中心(ETS)進行了一項被稱為“奮鬥者(striver)”的計畫,其主要內容是試圖在分數報告上照顧那些來自黑人、西班牙人家庭、來自低收入家庭、來自落後地區、來自落後中學的考生。這項計畫引起很大爭議,獲益的黑人和西班牙裔當然支持,略微受損的白人和受損最大的亞裔當然反對(一個與全美國人口相比很出色的亞裔學生如果與亞裔學生相比就不算很出色)。在一個民主社會中,具有不同利益的群體可以通過公開爭論、協商、談判機制來協調利益,達到相對公平。在一個專制社會中,弱勢團體的利益很容易受到損害。

在今日的中國,利益受損最大的是農民。農民沒有自己的政治代表,沒有人為農民說話,農民也沒有通過談判來維護自己利益的可能。今天,不論是“新左派”還是“自由派”,對於“分家”並沒有分歧。前者更強調“公正地分家”,後者更強調“快點分家”。只有加快民主化的進程,才能使“分家”的過程更公正。即使分家以後,將來不同利益群體之間還會有利益衝突。只有在民主體制下,才可能通過談判機制來保證利益分配的相對公正。

我又想起甘迺迪總統在推動美國黑人民權運動時所說(大意):推動黑人民權運動不是為了經濟的發展,不是為了社會的穩定,而是為了道義。與此相仿,中國需要民主的主要理由不是為了抑制腐敗,不是為了選拔人才,不是為了發展經濟,而是為了維護基本人權,而是為了保證社會的相對公正。(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李家同:善意的人權
現階段中國“和平合作發展”的深層含義
民運人士許萬平被警方問話未釋放
泰國暗示  緬甸可能放棄東協輪值主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