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二日全球財經要聞

標籤:

【大紀元5月12日訊】

**美國3月貿易赤字下降
美國商務部表示,3月份的貿易赤字,意外縮小到5百50億美元,比2月的歷史高點6百零6億美元,減少9.2%,也創下半年來的新低點。這是因為消費財和資本財的出口同步成長,使得出口增加1.5%,達到1千零22億美元,其中消費財更上升到95億美元的最高紀錄,顯示出弱勢美元有助於提高美國的出口競爭力。同時,美國企業開始削減進口品的庫存,也使得進口減少2.5%,達到1千5百72億美元,創下3個月的新低。至於美國對中國的貿易赤字,則從2月的1百39億美元,下降到1百29億美元,連續第2個月縮減。不過美國對中國調整人民幣匯制的壓力,並不會因此放鬆。

**美國4月預算赤字改善
美國財政部公布,4月份的聯邦預算盈餘為5百77億美元,累計前12個月的赤字總額,達到3千6百60億美元,比去年4月的4千5百60億美元,減少了9百億美元,已經有明顯的改善。由於4月份是報稅的季節,當月的稅收增幅達到26%,遠高於去年10月以來每月的平均增幅10%。美國預估2005年度的聯邦赤字,將是4千2百70億美元,到4月底的累積赤字,已經達到2千3百70億美元。

**美國鋼鐵宣布減產
全美最大的鋼鐵廠美國鋼鐵,為了避免需求縮減,導致內銷出貨過剩,11號宣布今年第2次的減產計畫,將提前關閉印地安納廠房的高爐,因此第二季的平軋鋼捲產量,將比第一季減少7%,也無法達到預期的年產量1千4百50萬噸。不過這反而有助於其他生產線的營運效益。目前美國鋼鐵第一季的總產量,大約是3百54萬噸,其中以塞爾維亞和斯洛伐克為主的海外事業,出貨量大約是1百29萬噸,出貨比重佔了36%。

**第四季原油需求增長將減緩
國際能源總署表示,由於美國經濟成長放緩,以及中國實施宏觀調控,使得石油需求減少,預估今年第4季的能源需求,每天可能只比目前增加1百70萬桶或2%,而市場對OPEC每天的平均需求量,將比原先的預估值減少10萬桶,達到每天2千9百20萬桶。雖然對OPEC產能不足的疑慮,是油價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OPEC的配額上限,目前已經形同虛設,而且目前原油市場供過於求,所以OPEC並不考慮再度增產。

**美國盼油價降至每桶25美元
美國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哈伯德表示,隨著全球能源供給的擴大,油價將會下滑,美國希望能夠下降5成,達到每桶25美元,不過這恐怕還需要等待好長一段時間。根據路透社的調查,專家預期美國的油價,今年每桶平均是48.38美元,明年將達到44.01美元;而美國能源資料協會則預期,到明年底以前,都將維持在每桶50美元以上。

**超微首季PC處理器市佔率達6.9%
市場研究機構MercuryResearch指出,今年第一季超微在全球PC處理器的市場佔有率,由去年同期的15%,成長到16.9%,而英特爾則從83.5%下滑到81.7%。這是因為超微的處理器,產品組合較佳,以及伺服器處理器穩定成長,所以帶動市佔率提高。同時英特爾的筆記型電腦處理器Centrino,在第一季的需求特別強勁,顯示出PC市場的主流,已經從桌上型電腦,轉變為筆記型電腦。

**沃爾瑪對印度採購額擬提高3成
印度媒體報導,美商沃爾瑪百貨,計畫提高對印度的採購金額30%。目前沃爾瑪每年對印度的採購金額,大約是12億美元,購買商品包括皮件、成衣、珠寶和紡織品,未來也將採購茶葉、米和海鮮。在印度放寬外資的入股規範之後,沃爾瑪也將考慮投資印度的零售業。

**德國首季經濟成長率創四年新高
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德國,第一季的經濟成長率,從去年第四季的衰退0.1%,轉為成長1%,也比去年同期增加1%,創下2001年以來最好的成績。不過,德國預估未來三季,經濟成長速度將會減慢。德國的主要經濟智庫,在上個月也將德國今年的經濟成長率預估值,調降一半以上,成為0.7%。

**廣東今年缺電情況仍然嚴重
新華社根據有關部門公布的數字報導,廣東省今年預估用電量比去年成長15%,但是供電能力無法趕上,所以供應吃緊情況,會比去年更為緊張,最大電力缺口將達到6百萬千瓦以上,約佔全大陸電力缺口的四分之一,目前廣東政府只能以價格措施,來抑制電力的需求。

**外資投資大陸 4月下滑27%
中國大陸去年吸引6百10億美元的外國直接投資,比前年增加14%,不過根據中國官方的統計,今年4月份的投資金額是40.8億美元,不但比去年同期下滑27%,也低於3月份的54億美元,1~4月的累計投資金額是1百74.7億美元,只有成長2.2%,外資投資中國大陸,似乎有明顯降溫的趨勢。

**香港明報旗下雜誌社擬在港上市
香港第五大中文報紙明報,旗下的非政論性雜誌社One Media集團,為了建立便捷的籌資管道,以提高競爭力,已經向香港證交所完成上市送件。香港的傳媒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因為在人口不到1千萬的市場,總共有10幾份日報在爭取讀者和訂戶,此外,中國對新聞自由的管制十分嚴苛,導致於香港媒體業,空有廣大的大陸市場,但是沒有辦法前往開發。

**台灣農委會要求與中國正式諮商
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日前訪問中國之後,中共國台辦宣布,增加台灣水果進口核准項目,還有10餘種台灣水果零關稅。台灣行政院農委會認為,這種片面的做法,缺乏具體實施方案,隨時可能發生變化,為了避免將來可能產生的農業糾紛,需要建立仲裁機制,同時為了保障台灣農民的權益,要求由政府對政府的方式,與中國正式諮商,並且將結論以文字方式通報世界貿易組織WTO,以確保海峽兩岸雙方的權益。

**今年全球LCD出貨將超過預期
市場研究公司ISuppli表示,應用在螢幕和電視的液晶顯示器,今年的出貨量將超過預期,其中10吋以上液晶面板將成長38%,並且從先前預估的1.78億片,提高到1.85億片。ISuppli也預估,面板供給過剩的情形,在第二季可能舒緩,不過因為產能大多運用在電視面板,因此到第三季和第四季,筆記型電腦和顯示器面板的供需缺口將會再度擴大。

**日本銀行4月放款萎縮幅度改善
日本從1996年9月以來,由於內需的降溫,以及投資意願的低落,日本銀行的單月放款總額,一直持續下滑。日本央行公布,4月份日本各家行庫的放款總額,只比去年同月萎縮2.6%,出現7年以來最小的衰退幅度,而信託銀行的放款總額,也只有減少2.3%,刷新2001年以來的紀錄。這似乎反映出日本的景氣,已經有好轉的跡象。

**韓國央行繼續維持利率在3.25%
韓國中央銀行在例行決策會議後,宣佈利率維持在3.25%的歷史低點不變,以刺激韓國經濟成長。經濟學家指出,雖然韓國的經濟有復甦的跡象,但速度不夠快,所以還不是升息的時候,加上通貨膨脹減緩,讓韓國央行有條件將利率維持在3.25%的歷史低點。降低借款成本,以刺激消費者支出,和增加企業投資意願,進一步振興經濟。

**反日影響多數日商延緩進軍中國
日本讀賣新聞根據一份調查報告報導,受到中國從4月初以來,陸續發生的大規模反日示威運動的影響,有8成的日本企業,對於中國大陸社會的不穩定感到憂慮。目前已經有3成多的日本企業,延緩了進軍中國市場的計畫。顯示出中國的反日示威,使許多日本企業的改變對中國的投資策略。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四月十五日全球財經要聞
四月十八日全球財經要聞
四月十九日全球財經要聞
四月二十日全球財經要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