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杜正勝:日韓高教經驗 值得台灣借鏡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1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嘉韻台北十七日電)台灣教育部長杜正勝上周率領訪問團先後前往韓國與日本參訪,今天下午搭機返抵台灣;杜正勝晚上與媒體記者暢談,此行參觀韓國與日本高等教育的經驗,他表示,兩國辦學的優點值得台灣參考。

杜正勝此行率領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成員,先後拜訪韓國與日本的教育部與多所大學,並在日本文化女子學園參加台日高等教育會議,與日本交換私立大學經營與學校評鑑等經驗。

杜正勝指出,台灣與韓國背景相似,但韓國近幾年的產業發展比台灣好,這次參訪中發現,韓國的高等教育與產業合作密切,但台灣投入大量研究人力在學術研究領域,卻沒有與產業界密切接軌,韓國高教與企業產學合作的成功經驗,值得台灣借鏡。

他舉例,韓國的國立首爾大學 (Seoul NationlUniversity)與LG、三星等知名高科技企業合作,在學校成立實驗室,韓國高等科技學院 (Korean AdvancedInstitute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也聘請西元一九九八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Robert B. Laughlin當校長,學校發展並非朝純學術方向走,而朝高等教育與產業結合方向,值得台灣效法。

提及日本高等教育的優點,杜正勝說,私立文化女子學院是世界頂尖的時裝設計專校,校方蒐集的時裝刊物稱得上是世界第一,學校也發行自己的時裝刊物;他說,日本的私立大學是朝「自立發展」的經營方向發展特色,並非看到知名大學發展什麼,就跟著別人跑,也不是只單純的發展學術理論而已。

私校經費方面,杜正勝表示,日韓的私校大多自行尋找經費來源,而不接受政府補助,日韓的私校學費也相當高,佔學校預算的百分之七十至八十,反觀台灣的私立學校需要政府補助經費,社會也普遍期待,私立學校學雜費不能太貴,否則學生念不起;由於台灣社會普遍期望政府負擔私校經費,與日韓等國比起來,這是台灣私校發展的困境。

杜正勝說,政府過去的政策總是「一條鞭法」,也就是訂一種規則出來一體適用,未來教育部需要往私校自行訂定學雜費的方向考量,選擇一些辦學優良,且有能力試辦自行訂定學雜費的私立學校,優先試辦,看學校是否能藉由調漲學雜費,提供相對優良的教學與研究品質,如果試辦不成功,再回到由教育部管制學雜費調漲幅度等作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