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醫古時候的書籍《難經》–難經不難(ㄧ)

人氣: 23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18日訊】中醫早期的書籍,例如:比較起來最早期的有《黃帝內經》,稍晚有一本《難經》,《難經》是根據《內經》的範圍寫的,卻沒有使用到《內經》的語言。

《黃帝內經》是中醫學也是修道人非常重要的參考書。有些人考據說,它是大約三、四千年前所著的,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叫做《素問》,ㄧ部分叫做《靈樞》。《靈樞》部分跟《素問》部分各有八十ㄧ卷。

《難經》ㄧ書,分有八十ㄧ篇,叫做八十ㄧ難;是根據《內經》的內容而寫的81條答辯論,這些答辯就包括了有關把脈的學問、有關經絡的學說、有關解剖的學問、有關五臟疾病,以及針灸治療法等幾大部分。

《難經》是秦越人所寫,這部書對所有學中醫以及修道的人,有非常好的指導作用。

有人認為秦越人就是古時相傳的神醫--扁鵲。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就是扁鵲給齊桓侯看病的故事。在《史記》中記載:扁鵲見到齊桓侯,說:「你有病,五天之後將有一些症狀產生,之後五天又有一些症狀產生,…」,而齊桓侯就是不信,五天之後,扁鵲再看到齊桓侯,真的已經如扁鵲所云,再五天之後病情更甚,更甚…,桓侯仍不信,最後桓侯就因為扁鵲所說的病情而死了。

《史記》還有講到扁鵲拜師的故事,他曾經在客舍伺候一位老先生長桑君,非常的週到。長桑君看扁鵲也是個人才,並且心性標準又高,就把他醫學最精華的部分傳給了扁鵲,因此而得到了非常好的診療技術。又記載了扁鵲服用了長桑君的藥方,有透視牆壁後面的人的能力,當然也可以透視到人體的五臟六腑與病的癥結所在。扁鵲也是將「切脈」的方法,實用在手上執行的第一個人。

《黃帝內經》時代,「把脈」講究「三部九候」,要分為頭面部、手上以及腳上,上中下三個部位把脈的。頭面叫上部、手叫中部、腳叫下部,上、中、下三部,而三部又各有「天、地、人」三候。上部天用以候頭角之氣,上部地用以候口齒之氣,而上部人以候耳目之氣。中部、下部也各有天、地、人,各有它自己可以感受到的氣;這樣就有三三得九的「三部九候」。

《內經》的切脈方法那麼麻煩,也要花那麼多的時間與精神。扁鵲時代,在《難經》中,把切脈簡化成為只要用手的太陰經肺經,也就是橈動脈上的「寸、關、尺」三部,就可以知道人的疾病了。而就在寸、關、尺就有浮、中、沉取脈法,所以在手上也有「三部九候」的說法。

除了脈學以外,扁鵲也說明了人的身體可以劃分「十二經絡」、「奇經八脈」。十二經絡就是肝、心、脾、肺、腎、心包、膽、小腸、大腸、胃,還有膀胱以及三焦,它們的氣的循行方式、長度,在《難經》裏頭有詳細的敘述,並且對「督脈、任脈、衝脈、帶脈、陽蹻脈、陰蹻脈、陽維脈、陰維脈」等奇經八脈的循行與走向等等都有詳細的敘述。(續刊—)文/胡乃文提供◇
希望之聲網址http://www.soundofhope.org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