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日本仰賴中國市場的比例遠低於台灣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吳涔溪報導)輔大日文系教授劉慶瑞26日於一場座談會上表示,日本在中國大陸的投資佔其對全球投資的總額不超過8.7%,但台灣企業界2003年對中國大陸的投資就佔對全球投資的66%,台灣企業對中國大陸投資比重之高和日本形成鮮明的對比。

劉慶瑞說,四月份在中國掀起的反日運動,據日本民間帝國商業銀行調查,有三分之一於中國投資的廠商表示赴中國大陸的投資計畫需要重新評估。

日本企業受中日文化及歷史糾葛的波及已不是新聞,兩年前豐田汽車PRADO(中翻成霸道)在中上市的廣告,兩隻獅子向車子敬禮畫面就引起「警惕,日本車借廣告侮辱中國!」的輿論,說是盧溝橋上的石獅給日本汽車敬禮,有心人士並藉此煽起仇日情緒,並抵制日貨。

而日本在全球的佈局,也以日本政府委由大企業於各國進行開發援助(ODA)為基礎。主因是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失敗後,根據舊金山條約規定,日本政府須以開發援助(ODA)的方式,委託日本企業在賠償國進行道路、港灣等設施建設。

ODA主要賠償國以亞洲為主,打下了日本在東南亞各國投資的基礎,再加上對歐美等所得及消費能力高的市場的重視,分散了日本在全球的佈局,使得日本在中國大陸的投資比例不高。

然而,號稱「世界工廠」的中國大陸對日本並不是全然沒有魅力,只是在中國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前,日本就以相當謹慎的態度檢視中共是否遵守自由市場的遊戲規。2001年中國加入WTO後,在法理上意味市場開放,日本也在很注意中國在各領域的開放措施,但投資成長有限,和台灣一窩蜂的投資熱不可同日而語。

日本企業致力追求生產自動化及無人化,使得日本企業較不倚賴中國廉價的勞力。而日本中小企業依附在大企業之下,產業結構也和台灣不同,如果大企業要把廠移到大陸去,負責零件的中小企業也要跟著過去,花費的成本較高,若直接用中國當地的零件,品質又不一,這也降低了對中國大陸的依賴度。

不如台灣赴與中國投資表面上的如膠似漆、一拍即合,以上種種原因限制了日本對中國的投資,但是換個角度來看,日本在全球的分散佈局,也確保了不因中國的動盪而對日本經濟產生巨大的影響。

面對兩岸中國熱,劉慶瑞認為應仿效由日本首相成立的「對日投資小組」,透過這個小組有效的運作,已將「日對海外投資」及「海外企業對日投資」的差距成功的縮小,日本政府的作法值得強調企業「根留台灣」的台灣當局取經。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