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評中國建設只見建築不見城市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5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周慧盈北京二十九日電)中國建築師、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院長張在元日前在一場城市設計論壇中批評大陸當前的城市建設忽視生存品質、城市文化內涵與歷史魅力,可說是「只見建築、不見城市」。

北京中國青年報今天引述張在元說,從輕軌到空調、從玻璃幕牆到抽水馬桶、從地鐵到高速公路、從電梯到城市霓虹燈,中國用二十多年的時間走過相當於西方國家四百年至五百年,從醞釀到發展的城市歷程,城市發展速度之快、消化效率之驚人,放眼全球都屬罕見。

但是若以科學方法評價中國城市建設成果,張在元表示,「我們發現的是一個鮮明的反差:高成本換回了低效益。」

他說,「廣場風」、「大學城風」、「會展中心熱」、「標誌性建築熱」正在大陸越刮越盛;打造張揚性的城市排場規模與表像,一味追求城市規模經濟,忽視城市生存品質,將會加劇中國城市發展中的危機。

他以武漢為例說,濱江濱湖的水域文化、龜蛇二山的自然文化、黃鶴樓等建築文化、文人墨客遺留的詩詞文化,包括老城區街道文化、辛亥革命等紀念性文化等綜合起來,才是城市文化的全部意義,才是城市文脈的所在。

如今,老漢正街卻正在逐漸消亡,花樓街是武漢舊城文化歷史的參考書也已面目全非,龜山電視塔的建成不僅遮擋龜山的青山綠樹,也妨礙在山間俯視長江、遠眺蛇山和黃鶴樓,將歷經千年才形成的「龜蛇鎖大江」自然景觀毀於一旦。

張在元認為,城市是不同時代建築的結合、是由故事所組成。但當前中國城市建設卻是「只見建築、不見城市」,這種沒有保留歷史痕跡的單調繁華都市形態,給人的感覺是「失憶」。

相關新聞
機場捷運將開工 台鐵鐵道部古蹟面臨遷移
中鋼運通蟬聯五千大企業榜首
資策會MIC:資訊社會未來商機包括3個「I」
台灣前10強企業 建築業4年來首度進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