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感染大陸熱 台商難敵低價競爭

標籤:

【大紀元6月1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趙彥上海特稿)縱然中國大陸輻員遼闊,似因商機無限吸引外資競相湧入,同樣地也對台商形成莫大誘惑,但多位台商指出,如果計劃轉戰大陸,宜先自我評估究竟有何優勢,以免盲目感染大陸熱,結果鎩羽而歸。

大陸近年來不斷以宏觀調控措施遏制投資熱,再加上多項行業形成飽和或過度擴張,引發國際杯葛,例如紡織、鋼鐵、基礎型電子產業、塑膠業、建材業等。

但是,同時又見到大陸各地以洽談會、招商會等形式吸引外資,尤其是對台資的吸收強度,至於前瞻性是否誠如官方所勾勒的美景有待商榷,先做好「停、看、聽」的預備工作,才是進軍大陸必要的前置作業。

以最近幾次大陸地方性的招商活動為例,號稱兩岸經貿合作出現層次不斷提高等新趨勢,粗窺內容又有所謂的台商集中性投資項目,乍看下不禁讓人產生「前景看好」的錯覺。

若進一步推敲卻可發現,即使不是所有項目都有利空出盡的風險,但也能輕易辨別有些行業正是大陸當前面臨的外貿衝擊焦點,或是宏觀調控措施下的抑制項目,例如紡織、建材等。

大陸方面或許對台商與外商存在些許差別待遇,例如提供優質環境、相關配套服務等,或是特地為部分行業劃設的專業區等,但是,某些行業過度飽和形成激烈競爭,造成削價以求進而導致利潤驟降的現象均是不爭的事實。

所以,如果有意轉戰大陸的台灣企業人士,本身未細加分辨,只是貿然聽信一面之詞,或只是一味以成功案例自我激勵,「別人能、我也能」,能夠賺錢固然可喜,但過於躁進恐怕會落得乘興而去、敗興而歸。

但這並非意味官方公佈的資訊全不可信,而是不可盡信,反倒是任何投資訊息,任何他人成功或失敗的經驗都該引以為鑑。

有台商認為,「以前人為鏡」絕對必要,尤其切忌「聞喜不聞憂」的心態,在大陸不論是草創階段或已立足,都要時時掌握市場脈動,以免事敗後搥胸頓足懊悔不及。

一名陳姓台商就以親自經歷說,到江蘇開設塑膠製品工廠前先耗時三年做市場觀察,設廠後營利頗豐,更是慶幸三年來投資在前置作業上的時間、金錢沒有白費,可是,類似的大陸民間企業後續大量興起,難敵低價競爭只好關廠。

他說,台商欲到大陸發展,一定要先設想自己有何優勢,基本條件應有資金、人才和技術三方面,僅備其中一項絕對不宜。

綜合台商經驗和實例,早期,台商最自恃的資金優勢,如今風光不再,因為大陸民間企業甚至國營轉投資企業所擁有的資金實力,遠遠超過一般台商;此外,大陸企業還可向銀行低利借貸或募資。

對大陸企業而言,只要有心,資金不成問題,因為資金來源管道相當多元。一名台商說,資金方面反倒使台商居於劣勢。他假設說,大陸民企本身如果自有資本額僅一千萬元,卻可能因多方籌募資金做出一億元的大廠,台商不然,幾乎都是有一分錢做一分事。

所以,衡量所謂台商必備三大要素,人才與技術面才是真正足以為恃的優勢,但也要有大陸同質性企業可能「後來居上」的憂患意識。

相關新聞
因應3G 全虹直營化落實行銷策略
非洲台商總會:南非治安敗壞是台商關切焦點
決戰中美洲 以經濟拚外交
回顧六四剖析中共  台商無奈說經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