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廉署蜚聲國際 大陸能學習嗎?

標籤:

【大紀元6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張謙台北特稿)中國聯想集團總裁柳傳志八日發表退休心聲,表示香港的公平環境令人聯想有機會壯大。有人認為,他的這番談話,不但點出香港成功之道,也令人想起廉政公署的貢獻。

六十年代,香港貪污問題嚴重,警察、消防、醫院等政府機構,幾乎是沒有錢就行不通,社會逐漸爆發不滿聲音。面對這種情況,當時代表英國政府管治香港的總督麥理浩接納建議,於一九七四年成立廉署,打擊貪污;而廉署直接受港督指揮,不隸屬於任何部門,享有極高獨立性。

經過近三十年的工作,今天的廉署與香港的司法一樣,已被視為公平的奠基石。

專門研究貪污問題的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系副教授陳建民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話訪問時說:「七十年代,沒有人覺得香港社會是公平的...但廉署成立後,香港的法律開始獲得認真執行,政府單位如房屋署及警察部門,都按照原有規定去做,大家有了公平的感覺。」

不過,廉署的成立,並不代表香港的貪污問題從此獲得解決。

翻查紀錄,廉署於七十年代成立後,八十年代香港進入較少貪污的「乾淨期」,期間每年貪污舉報個案在二千宗左右。但在一九九三至九四年間,貪污問題突然激增至每年三千多宗。陳建民分析,這可能與「九七」香港主權轉移有關,因為當時不少人憂慮香港前途,於是鋌而走險賺快錢,以便儘早離港。

另一個原因是,當時香港與中國大陸的關係開始熱絡起來,經貿及運輸往來頻繁,移民也增多,不排除個別大陸企業或人士來港後沿用大陸的手法犯案。

到了一九九八年,金融風暴的後遺症也導致香港貪污個案激增,許多人因為破產或財政陷入困境,於是行賄或索賄。從二零零零到零三年間,每年遭檢舉的貪污個案超過四千宗。

直到近年,香港的貪污個案才開始下降,回復「正常」。

儘管香港的貪污問題幾經起伏,但整體而言,香港在全球城市中的廉潔形象卻日益鞏固,近年甚至成為東南亞國家學習的榜樣。

最近,菲律賓政府聘請了前香港廉署副廉政專員兼執行處處長郭文偉到當地工作,希望借助他的經驗,協助當地政府進行肅貪。

在此之前,馬來西亞當局提出了「學習香港警隊好榜樣」的口號,以配合當地整肅警察貪污問題的運動。

據報導,馬國負責監督整肅警方貪污的「特委會」指出,香港有二萬七千餘名警察,二零零二及零三年分別只有三名警察被發現貪污,可謂已全面掃除貪污。

當年香港廉署成立時,警察部門是它的首要打擊對象,也曾因此一度刺激警員集體衝擊廉署,事件相當轟動,最終促使港督給予警員特赦期。但三十年後,香港警察卻成為外國的學習楷模,這不能不歸功於廉署。

除了東南亞國家外,據悉,中國近幾年其實也不斷派人向香港廉署取經。

陳建民說,近幾年,大陸的防貪部門每年都派遣很多人到香港廉署參訪;而他本人也會向這些幹部講述香港廉署的運作。這顯示出大陸方面愈來愈重視處理貪污問題。

但他覺得,由於大陸與香港社會的結構有很大差異,大陸在推動防貪工作上始終有困難。譬如,香港沒有國營企業,大陸卻有很多,而且貪污問題嚴重

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教授丁學良也表示,大陸方面其實也嚐試從香港方面吸收打擊貪污的經驗。但關鍵是,香港廉署從上到下的運作都具有高度獨立性,且其權力受到法律保障,這是大陸方面做不到的。

他說,在大陸,紀檢部門的權力也很大,但在省、市、縣的紀檢書記,通常只是黨的副書記,客觀上就不能調查比他職位更高的官員。

再者,由於香港社會規模較小,高層官員的廉潔行為,可以很快成為楷模,這在大陸就很難做到。

此外,要達到廉潔,也需要其他制度如媒體監督等配合。在香港,媒體享有高度自由,可以發揮監督作用,這也是大陸方面缺乏的。

所以,大陸要打擊貪污,固然可以學習香港廉署,但還需要其他制度配合。

但無論如何,不少學者專家認為,大陸的開放改革固然帶來經濟繁榮,但也衍生嚴重的貪污腐敗問題,所製造的不公平現象,已成為大陸社會隱患,一觸即發。

香港報章報導,十二日廣東省中山市就爆發大規模警民衝突,當地黃圃鎮大岑村超過一千名村民因不滿地方官員貪污腐敗,堵路抗議。

其實,類似警民衝突近幾年在大陸各地不時發生,部份獲得解決,部份卻不了了之,或遭當局強力鎮壓,民眾的不滿並未真正消除。

也許是看到了貪污腐敗問題正在腐蝕中共政權,因此,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掌權以來,提出了對黨員的先進性教育運動;而外界有人解讀,保持黨員的清廉,是這場運動的關鍵核心。

對於打擊貪污能否為大陸帶來穩定作用,丁學良這樣說:「在這樣的一個社會裡,如果沒有很有效的對官員的操守的監督和對他們的腐敗行為的打擊的話,一定會威脅到社會的基本穩定。」

但他同時說,如果打擊得非常厲害,也會造成大陸社會動盪。

總括而言,由於大陸與香港社會的規模及制度不同,把香港廉署照搬到大陸不見得完全有效,而且當中存在主、客觀因素,包括北京高層的魄力和缺乏民間監督力量等,但貪污腐敗卻無疑是每個社會不能容忍的事,也正威脅著大陸的穩定。

聯想是大陸經濟成功發展的象徵,日前更完成收購IBM手提電腦業務而走向國際;聯想在香港上市十一年來,市值由十三億五千萬港元激增至今天的二百三十一億港元,它之所以能夠健康發展,誠如柳傳志所說,完全拜香港擁有一個公平競爭環境所賜。

聯想的成功,以及柳傳志一番言簡意賅的談話,未知北京領導層能否意會箇中的道理?

相關新聞
胡國興法官會譴責曾蔭權嗎?
《頭文字D》將推寫真書 隨書贈送大幅海報
港媒:曾蔭權下周赴京接受港特首任命
美中官員將商談大陸民眾遊夏威夷事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