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美反毒 從源頭下手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何瑞玲台北報導〕台法務部調查局與美國緝毒署合辦「毒品先驅化學物管制及調查實務」研討會,因毒品自製的原料來自「先驅化學物」,台美雙方均盼透過研討會,使台灣正視化學物被轉用於製毒的危害之烈,從而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

毒品產製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化學物質,謂之「先驅化學物」,中國稱為易製毒化學品,多為醫藥或工業合法使用的原料。

根據法務部統計,去年台灣查獲安非他命量超過3000公斤,扣除外來走私部分,其中有2796公斤是台灣產製。

安非他命的原料是麻黃鹼化學物,依聯合國估算,每150公斤的麻黃鹼,可製造100公斤安非他命,調查局依此推算,則去年台灣產製的安毒,至少需要4300公斤的麻黃鹼或偽麻黃鹼作原料;因實際的原料黑數往往是5至10倍,若保守以5倍概算,再取其整數,則製造安毒需求的麻黃鹼原料化學物約為20噸。

而台灣每年合法進口的麻黃鹼數量,遠不足20噸,差距甚大,不敷非法產製所需,調查局研判,這顯示毒品上游的先驅化學物麻黃鹼等原料,已透過走私流入台灣,或以藉合法掩護非法的方式,最後被用於製毒。

台灣近年陸續發生具有化學等專業知識背景的專業人士,透過藥品或化學物原料,煉製安非他命或搖頭丸等毒品,甚至產製後銷往美國,使台灣蒙上毒品產製輸出國的污名。

台灣方面若不及早立法,加強對毒品先驅化學物的進口進行審核與控管,則緝毒心血恐將被先驅化學物控管的黑洞所吞噬,更是反毒政策的一大漏洞。

此一真實背景,促成昨天這場台美緝毒單位共同合作,舉辦「毒品先驅化學物管制及調查實務」研討會。

研討會由法務部長施茂林與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副處長葛天豪共同揭幕,施茂林致詞時感謝美國緝毒署的協助,讓台美跨國合作緝毒有亮麗成果,也期許透過美國提供的反毒做法與經驗,給台灣相關單位借鏡、參考。

AIT副處長葛天豪肯定台灣查緝毒品工作的用心,也希望台灣的反毒工作能上溯毒品先驅化學物的源頭,即使因非聯合國會員不能加入1988年的反毒公約,也能透過美方的經驗學習,加強權責單位彼此合作,建立有效管制計畫,防止化學物被轉用在非法藥品製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