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企業成了非洲貪污腐敗根源

人氣 22
標籤:

【大紀元6月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正慶開普敦二日專電)英國衛報針對非洲赤道幾內亞、安哥拉和賴比瑞亞等國所做的調查顯示,一些跨國大型企業非但沒有讓債台高築的非洲窮國致富,反而成了這些國家貪污腐敗、內部不穩定的根源,就像「地球之友」組織所說的,一切都是「石油之禍」。

八大工業國元首高峰會即將於七月在蘇格蘭召開,擔任東道主的英國首相布萊爾目前正為減免非洲債務問題而奔波,但諷刺的是,正當非洲亞撒哈拉國家可能成為西方富國「慷慨解囊」對象目標時,天然資源豐富卻貧窮不堪的非洲亞撒哈拉地區國家,價值達數十億英鎊的資源正被這些西方國家和跨國企業偷偷取走。

衛報姐妹報、南非郵衛報引述「全球目擊」主任泰勒表示,西方企業和銀行共謀串通剝奪非洲的資源,相關國家和政府必須追查、計算非洲部分地區的石油和礦產收入,確保這些金錢收入不會被貪污官員盜取,畢竟,根據國際法的規定,領導人盜取國家資產也是一種犯罪行為。

泰勒據此呼籲,八大工業國元首高峰會召開期間,應把非洲貪污列為首要問題。

在過去,非洲發展不振的原因在於英國、法國和德國相互搶奪殖民地,但到了今天,美國、英國、法國和中國的企業為了爭奪非洲天然資源,從常年動亂和貪污腐敗的政權統治者身上謀取私利,這些跨國企業所追求的利潤,明顯的與非洲窮國和多數受苦難人民的利益相衝突。

衛報在調查報導中便發現,赤道幾內亞規模龐大的天然氣計畫、賴比瑞亞的鑽石開發和安哥拉的石油開採計畫,中間都有著西方跨國企業或銀行的身影存在。

以赤道幾內亞為例,前身為英國國家天然氣公司的BG plc與歐比安總統接近完成一項協議,即未來十七年內,BG plc可買斷赤道幾內亞液態天然氣的生產。

此外,美國參議院曾指控英國匯豐銀行 (HSBC)協助歐比安盜挪赤道幾內亞的石油收入,讓歐比安利用盧森保、塞浦路斯的金融黑洞為自己開戶存領現金,而隨時被政變威脅的赤道幾內亞,似乎總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從外伸進來圖謀該國的石油財富。

至於飽受內戰困擾的賴比瑞亞,英國民營銀行LIB在背後企圖壟斷賴比瑞亞的鑽石生產和電訊事業,LIB後來在聯合國和世界銀行的抨擊下,才將這一祕密貸款計畫取消。

同樣內亂不止的安哥拉,英國主要的開發銀行、渣打銀行 (Standard Chartered)也被指控,藉由提供安哥拉政府數十億美元的貸款,控制著安哥拉未來的石油生產,而奈及利亞前軍事政權領袖阿巴查也在美國石油公司的行賄下,奈及利亞數十億美元的石油財富就這樣被掠奪。

除了英國和美國的跨國企業和銀行造成非洲動亂不止之外,中國大陸企業也伸出手,武裝支持蘇丹和查德的軍事政權,而亞撒哈拉地區第四大石油生產國的剛果,在法國國營石油公司Elf的控制下,不但沒有致富,現在反而成為全球人均債務最高的國家。

相關新聞
2003年泰警貪污金額高達310億泰銖
何清漣: 官員問責制度缺失與貪污腐敗的關係
書玉﹕理直气壯的老張
山東財政局長的「臉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