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不義務 農村普遍舍一取一

標籤:

【大紀元6月23日訊】“砸鍋賣鐵也要讓孩子讀書”是曾經諸多農民普遍選擇的方式。因爲在農村,只有通過上學才有可能改變身份,成爲吃皇糧的人。如今義務教育不義務,農民“不上學等著窮,上了學立刻窮”,高昂的學費、學雜費成爲農村學生辍學的助推器。不少家庭只能“舍一取一”。

據中國經濟時報報導,望都縣固店鎮十五裏鋪村村民付盼福的大兒子16歲初中還沒畢業就去了呼和浩特打工。付盼福哭了,他對記者說:他並不是偏向老二,做出這種選擇是沒辦法的。讓這麽小的孩子出去打工,這不是父母造孽嗎?,這位40多歲的漢子說到“舍一取一”,竟像孩子一樣哭了。

家住河北省尚義縣黃腦包村的李靜家出了個大學生,而李靜卻成爲全村最窮的人,日子竟過得如此“稀荒”:寒酸的三間土坯房,除了只有一台12英寸的黑白電視外,他家最貴重的産業就是一頭耕地的黃牛。李靜常年在外打工,妻子在家種地,即使在好年成,兩口子不吃不喝也只能掙5000多元,待到兒子大學畢業,還得讀3年,每年讀書要1.5萬元,其實孩子讀書已使他欠下了2萬元的外債,還有高利貸。對于農民來說這是個很大的數字。

“即使賣血也得把孩子供出來。”這是李靜曾說的一句話。可是他沒有兌現自己的諾言,去年他大兒子考上大學,他卻讓二兒子辍學了,二兒子初中還沒讀完,並不是學習不好,而是賣血也供不起,他只得用威嚇、哄騙來迫使孩子離開學校,去外省打工。

故城縣青罕村的農民王洪印也同樣碰到了“手心手背都是肉”割哪邊都痛苦的選擇。他說,最讓他自豪的是兒子,最令他心酸的還是兒子。二兒子的學習成績一直比大兒子好,但大兒子考上了大學,只有讓二兒子出去打工。

在九年義務教育制度下,不少農民從孩子讀初中就開始負債。寶押到哪個孩子的身上,哪個孩子可能就是幸運的,他有機會憑借努力走出農門;而被放棄的那個孩子,則因爲貧困被剝奪了上學的權利。他們的未來將可能是天壤之別,工作、生活都將存在著非常大的差異。

如果讀書仍被認爲是改變下一代身份和命運捷徑的話,由于走這條捷徑成本太高,致使許多孩子連走上這條路的權利都沒有。

日前,國家統計局高級統計師謝鴻光提交一份報告,建議實行12年義務教育。他在建議中指出,目前,我國的教育投入約占GDP的3%,低于世界平均5%的水平,完全有能力實現12年義務教育制。指出,如果哪怕壓縮每年用于公車和公款吃喝6000億元錢的1/3,就可以解決農村孩子讀不起書的大問題。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乾旱暴雨災害疊加 高溫影響近3億人
中共利誘台灣藝人發統戰文 終極目標被揭露
美聽證會:中共为攻台全面备战 開戰前有何跡象
古天樂欠債830萬不還?被提告原因遭質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