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北市下水道提升普及率 盼躋身一流城市

人氣: 13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王鴻國台北二十七日電)污水下水道普及與都市發展台北市污水下水道興建歷程凸顯了不分黨派的成就,從無黨籍市長高玉樹啟動,到民主進步黨籍市長陳水扁、中國國民黨籍市長馬英九發揚下,都為台北優質環境作出貢獻,馬英九更期許明年卸任前,普及率由目前的七成四提升到八成,讓北市一舉躋身國際一流城市公衛設施門檻。

台北市污水下水道興建歷程可上溯台灣光復後,大陸撤退來台時期,人口爆增已超過當時的都市計畫飽和人口,嚴重污染河川,北市於民國五十六年改制直轄市,無黨籍耆老高玉樹擔任官派首任市長,展現魄力,正式啟動下水道興建計畫。

五十八年,在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協助及提供五十萬美元配合款下,完成了「台北區污水下水道綱要計畫」規劃,計畫沿基隆河、新店溪及大漢溪設立三條主幹管,再埋設次幹管及分管網收集家庭污水及事業廢水,輸送污水處理廠後排放淡水河或海洋放流。

台北市政府衛生下水道工程處表示,工程雖遲至六十四年才展開第一期六年工程計畫,但工程之初,在老舊都市形態及地下管線密佈,再加上承包商對地下施工技術及經驗不足下,施工進度及接管普及率並不理想。

隨著都市化腳步,土地徵收上雖無太大問題,但因建國南北路高架橋、鐵路地下化及捷運系統規劃等建設陸續推動,信義計畫區、萬芳社區等新社區快速發展等新變數,使得第二期工程計畫出現執行無法落實等瓶頸,於是委託美國工程公司修訂污水下水道系統計畫,並於七十七年推動基隆河及淡水河系污染整治計畫,但截至八十三年底,普及率僅百分之二十三點六。

衛工處指出,下水道普及率堪稱是用錢一點一滴堆積出來,一般民眾很難感受到建設成績,但陳水扁總統於八十三年底當選首屆民選台北市長後,仍重視下水道工程,每年投入十到二十億元龐大工程經費,八十七年底卸任前,普及率已達百分之四十一點零六。

有市府官員回憶指出,污水下水道系統主幹管及次幹管依序完工後,最困難的是分管施工及接管,在北市府財政窘困及中央不支援經費下,馬英九接任市長後仍肯定下水道的重要性,寬籌預算支應,連任後更喊出普及率倍增目標,希望兩屆任內達到百分之八十。

由於下水道工程採潛盾等不同施工法,工程人員常不見天日,馬英九視察時最愛形容工程人員像「忍者龜」般堅忍,在地下默默布設污水管,接管時還常常要忍受污水及糞便無預警襲擊及臭味,相當辛苦。

根據統計,截至五月底,北市污水下水道用戶接管普及率已達到百分之七十四點六五,近六年來,市府總計投入建設經費已高達新台幣三百億元。

除了管線工程,內湖污水處理廠已於去年底正式啟用,每天可處理十五萬噸污水,迪化污水處理廠也預定年底通水營運,每天可處理五十萬噸污水;兩廠都採二級生物處理設計,去除污水中「有機污染物質」及「懸浮固體物質」後,可直接放流基隆河、淡水河。

衛工處處長李四川指出,北市現有能量無法處理的污水與北縣產生污水,目前都聯通送往八里污水處理廠,經初級處理後經放流管放流深海,對環境的污染可減少到最低程度;污水處理廠放流河川的水,除可供環境用水的再利用,還可達到河川晴天流量補注的功效,改善放流口附近河域的水質。

污水處理廠除污設備都已地下化及除臭化,地面層綠美化成為市民休憩活動空間,污水經處理後除供做冷卻用水、親水用水、灌溉用水,甚至回收做為廁所沖洗用水;污泥也可朝委託民間製磚、堆肥使用。就連厭氣消化槽產生的沼氣也可作為溫水游泳池的燃料。

在北市積極建設污水下水道下,已使得基隆河重現生機,再見魚群悠游,甚至還吸引不少釣客垂釣。

為提高污染防治成效,北市除在基隆河大佳段設置曝氣機,全天候曝氣運作改善水質及減臭,並推動「截流污水」來彌補未完成用戶接管的集污漏洞,新生及中山兩處污水截流站新建工程日前發包,預計今年底完工,將可成為基隆河污染防治的生力軍。

北市污水下水道興建歷程漫長,前後幾達四十年之久,從高玉樹B陳水扁到馬英九等卸、現任市長,朝野政黨都為北市環境有明顯貢獻,不僅讓基隆河、淡水河系有河清之日的希望,更讓台北市有機會能一舉跨越先進國家公衛設施門檻,躋身國際一流大城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