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購物 小心標價因人而異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6月4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飛編譯報導)根據一項新的調查,美國大多數消費者沒有意識到很多網絡零售商甚至傳統的零售商都針對不同的顧客收取不同的價格。

美聯社報導,這一名為”Open to Exploitation,”的調查發現,將近三分之二的成年網絡用戶不正確地認為根據不同的人收取不同的價格是違法的,即一些零售商稱之為“根據顧客標價” (price customization), 超過三分之二的被調查者說他們相信旅遊的網站被要求提供最低的飛機票價格。

這項調查可能在本周三由賓西法尼亞大學的安納博格公共政策中心(Annenberg Public Policy Center)發布,它對數碼時代富有經驗的消費者的想法提出質疑。

調查說,87%的人強烈反對網上商店根據所收集的不同消費者的購物習慣,收取不同的價格。

“我認為人們還沒有認識到他們在這樣做。”紐約一名二十三歲的音樂家威利.斯塔波那(Willi Stabenau)在接受調查時說。“我們在其它時候沒有那麼容易上當.為什麼在網絡購物時要被騙呢?”

網絡給了消費者更多的機會瀏覽上千網站進行價格的比較。但它同時使商店有機會私下收集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和信息並以此來標價。更換價格通常是合法的,除非他們存在種族或性別歧視,或違反反壟斷法和限價法(price-fixing)的行為。

斯塔波那說他經常在網上購物,但總是謹記“他們要賺你的錢,而你想盡量省錢。”

“如果人們不了解這一點,他們就是傻瓜。” 斯塔波那說。

網絡商店總是設法留住那些能給他們高銷售量的顧客,而對那些斤斤計較的顧客不感興趣因為他們總是在眾多網站中尋找最低價格。他們通常被稱為“底價消費者(bottom feeders)”,而沒有對任何一種品牌或商品的忠誠。

新顧客發現他們的標價總是高於熟客,而零售商不會給那些長期以來隻買同一商品而不光顧其它品牌的客戶任何折扣。

研究人員約瑟夫.圖羅(Joseph Turow)說: “商店不喜歡人們討價還價。這是一種新興的購物方式。現在的問題是,怎樣讓顧客感覺良好?是否應增加透明度?”

調查敦促政府要求零售商公布他們收集客戶的準確信息及運用方法,它也要求學校教育學生更好地保護自己的消費權益。

圖羅發現一家網上照相器材零售商對同樣的數碼照相機及附件有不同的標價,他們的根據是顧客是否在以前瀏覽過其它的網站進行價格比較。他說雜貨店逐漸地根據顧客的消費習慣提供優惠券。

2000年九月Amazon.com的一位顧客在刪除了電腦中表明他是普通顧客的電子標籤(electronic tag)後發現,同一張DVD的價格由原來的$26.24降到$22.74。這家公司說這是隨機調查價格的結果並把以前多收的價錢還給了顧客。

安納博格調查是從二月八日到三月十四日對1500名成人的電話調查中得來的,這1500人在過去三十天中都使用過網絡。據稱這一調查的誤差範圍在正負百分之二點五一之間。(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巴摧毀南瓦濟裡斯坦基地組織網絡
警世言:讓咱百姓們,也奸他們一回
社會處處悲情 網民呼吁退黨
輕軌運輸系統  楊秋興盼高縣率先建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