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拼經濟不犧牲環保 學者籲先作政策環評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5日報導】世界環境日專題系列之五(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五日電)台灣的環保運動,在核四復工曾遭遇重大挫折,環保學者認為,未來政府承諾重大工程或建設前,應先作政策環評,以免拼經濟卻犧牲環保,部分民間團體則以裸體抗議,吸引鎂光燈聚焦形成壓力,迫使政府重視環保議題。

高雄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兼代所長葉欣誠說 ,任何工程開發都要考量環境負荷,現在政府拼經濟,環保順位可能受影響,一旦政府將重大工程交付環保署進行環評,環保署很難和其他部會抗衡,參與環評的學者專家只能審查技術面,卻也擔心被譏為橡皮圖章。

葉欣誠指出,環境影響評估第五條明文規定,九類 十一項的開發工程應實施環評,但落實在執行層面只有 四項做環評,現在經濟部要推動興建大煉鋼廠及八輕,想要迴避環評,而引起環保人士的不滿。

師範大學環境教育中心主任汪靜明以最近湖山水庫 案與八色鳥保育人士的拉鋸戰為例,他說,湖山水庫在決策後,早就通過環評,只不過附帶但書要求生態保育評估,現在評估過關,保育人士將矛頭指向與會學者專家,真是情何以堪,因為除非政府重新環評翻案,否則保育人士只能在生態保育細節上,卡住湖山水庫案。

江靜明說,政治人物習慣在選舉時開出工程支票,當選後為了兌現支票而展開行政作業,以政策挾持環保 ,說明會卻流行形式,地方民眾和保育團體缺乏討論機會,往往看到報章媒體才知政府已做決策,因此,對立抗爭屢見不鮮,而且又因無法取得完整的資訊,抗爭容易失焦。

江靜明指出,政策是延續,政府研議重大工程決議 時,就應先進行政策環保評估,以免政策搖擺不定,造成投資浪費。

對環保專家而言,眼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因應京 都議定書達到溫室氣體減量目標,葉欣誠說,迄今沒有 看到政府公布期程,如果不及早就各產業發展目標及政 府配套方案,進行整體規畫,受影響的就是各項工程開發與環境負擔衝突。

這些年來,環保運動似乎沈寂下來,即使今年初媒體大幅報導京都議定書,一般大眾仍是一知半解。台灣環保聯盟秘書長何宗勳說,其實,環保運動並未停止,卻吸引不了媒體的關愛,無法形成輿論力量,因此,環保團體遇有重大事件即全台串連,團結力量壯聲勢。

何宗勳說,悲情的街頭抗議上不了媒體,他想到新 興媒體-網路,又觀察到年輕人自拍搞笑風潮,將環保運動與裸體運動結合,去年先在網路上,推出大學生裸體抗議環境污染,意外蔚為一股力量,今年,這批大學生更在媒體前一脫而紅,終於獲得媒體的注意,也促使政府正面回應。

何宗勳說,裸體運動在歐美國家風行,裸體被視為 潔靜無污染,將裸體與環保連結,現在的社會風氣比較 能夠接納,也促使年輕人關心及投入環保運動,鼓勵環 保勇士站出,這對社會大眾的環保教育,也有正面的效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