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體 六四難屬公開信 貧富差距的隱患

標籤:

【大紀元6月6日訊】

連接收聽

六四難屬向胡錦濤發出公開信

BBC報道:

丁子霖等”六四”難屬指責中國政府雖然強烈譴責日本對侵華不認罪,然而自己在”六四”上卻刻意淡化隱瞞。

這封致國家主席胡錦濤的公開信,由人權組織”中國人權”在周五(27日)代為發布。

丁子霖等人指出,北京嚴正反對日本抹殺”南京大屠殺”等行為,但是在對待自己歷史上的錯誤和罪責時,卻采用了与日本”如出一轍的態度和詭辯策略。”

公開信稱:”你們禁止在國內媒體上談論’六四’,凡是此類話題統統被你們列為禁區,乃至后來的年輕人根本不知道’六四’是怎么一回事。”

信中指責胡錦濤及其前任著意要把”六四”大屠殺從人們的記憶中一筆抹掉,從而向后人隱瞞這一段罪惡的歷史。

公開信雖然贊同胡錦濤提出的”以人為本”的”和諧社會”的主張,但是也指出在胡掌權之后,難屬們的處境不僅沒有改善反而愈加惡化了。

丁子霖等125名”六四”難屬作出一系列呼吁,包括:推翻當年對”六四”的定性,追究”六四”元凶的罪責;給”六四”受難者和受難親屬一個公道。

公開信還敦促當局立即釋放因為”六四”系獄的政治犯;允許滯留海外的”六四”流亡人士自由返回故土;糾正強加于趙紫陽的不公正結論,還其歷史清白。

丁子霖等并要求:對”六四”事實進行獨立調查;通過公布調查結果讓中國社會民眾作出公正判斷;在此基礎上將”六四”問題納入法制軌道解決。

貧富差距顯然會帶來不滿和不安

中國社會科學院的調查表明,占中國居民總數10%的富豪占有全民財富的一半,而占全國人口10%的最貧窮居民只有1%的財產。宏觀經濟調查表明,今后二、三十年內,中國的貧富差距將繼續加劇。本周四的新蘇黎世報互聯网版在分析中國經濟發展態勢后,談到了這個問題的潛在危机:

“在這個多數居民仍然能回憶起當年收入和財富絕對平均的國家,這樣的前景顯然會帶來不滿和不安。許多人承認今天生活比毛澤東時代好得多,但對新富及其炫耀式的消費也表示憤怒。對此,一些知名的中國經濟專家認為,收入和財富的差別是經濟改革的一部分,在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城鄉生活有明顯差別也屬于正常。在一些人主張使用財政手段縮小貧富差別的同時,另一些人認為,在中國當前的發展階段,私人資本和財富的積累是好事。他們說,這是計划經濟走向市場經濟之必然,那些能力強、業績好的人應該獲得更多的回報。

這些反對過急修訂財政和其它措施的人也強調說,應嚴厲打擊非法獲取財富的行為。正是這些通過賄賂和欺騙獲取財富的行為引發了人們的不滿。政府已向腐敗宣戰,但每天報道的行賄受賄事件表明,這場斗爭十分艱難。此外,缺少有效的法制以及党高居于法律之上的現實加大了反腐敗的難度。為了平息民憤,政府只能繼續采用老方法,不時嚴厲懲辦一些高級干部,以儆效尤。”

要不了多久,中國的獨生子女將無力支付養老金

南德意志報就中國的社會問題寫道:

“現在就可以預見中國社會面臨的巨大問題,這是西方早就存在的問題,只不過中國的遼闊幅員使得這些問題一下子擴大了無數倍。要不了多久,中國的獨生子女一代人將面臨無力支付的養老金問題,貧富剪刀差將加大到一些地區無法保證社會穩定的程度,經濟界在抱怨專業工人不足,但同時几百万大學畢業生卻找不到工作。甚至國家的報紙也報道說,數十年來,貧困人口的數量又有了增加。大片地區的農民無法在家鄉掙錢養家,不得不到東部沿海找工作,一億五千万民工在那里打工,領取微薄的工資。

北京領導人為其執政形式使用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概念,然而今天的中國既不是社會主義,也不是市場經濟。企業抱怨當局隨意下指令,使人沒有法制安全感,大集團不得不成立專門大方應酬政府的部門。新近受党干部危害的受害者不是政治异議人士,而是大工地的居民、農民及反抗地方政府剝削的小業主,中國的干部們就象對待私有財產一樣管理這個國家。”

“孔子學校”誕生,中國開始新時代?

离北京大學一箭之地,32歲的哲學專業畢業生龐飛辦起了一所孔子學校,向學生傳授孔孟之道。時代周報回顧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尤其文化大革命中批孔的歷史后寫道:

“現在風向變了。中國人早就又開始重新研究孔子學說,維修孔廟,正式紀念孔子生辰。這些活動表明,中國正在謹慎地重新接近這個顯然十分強大、具有很強的抵抗力、無法連根清除的傳統。不過現在做的事,遠遠超出了這一切。擁有一切權力的共產党首次在自己的歷史上選擇了這位大師的思想作為口號,党的宣傳口號‘建立和諧社會”就直接來自孔子學說。毛澤東宣揚階級斗爭、鄧小平談發展,現在胡錦濤宣講孔子之道。

龐飛的學校在某种程度上屬于非政府組織,今天他有机會完全不受党的控制、傳播孔子大師的學說,這件事表明,對中國這一精神傳統現在有了新的評价標准。清華大學退休教授錢遜是二十世紀著名儒學學者錢穆的儿子,也是該學術領域的權威,他說,“政府的目標是重建傳統价值觀。龐飛的學校獲得成功表明,社會也有同樣的要求。”

“上海的摩天大樓像大雜燴”

离上海世界博覽會開幕只有五年的時間了。這個1500万人口的超級大都市在日夜不停地拆除老建筑、建造摩天大樓、拓寬道路。据說全世界的大型建筑起重机有四分之一集中在上海的工地。“新蘇黎世報”在報道了上海老城拆遷的景象后寫道:

“許多官員和設計師相信快速建造的新建筑具有樣板作用。中國的急速開放似乎造成了審美觀的動搖,房主以西方為榜樣,模仿法國城堡式宮殿蓋房子。為給地方性建筑創造國際名聲,淺色外牆的單元住宅樓加上了听起來很西化的名稱。浦東468米高的電視塔使人想起了蘇聯宇航中心的配套措施,市內高速公路就象架立在火柴棍上一樣,而且上下層之間的間隔很小,游客乘車經過時不禁要低下頭去。值得慶幸的是,外灘的銀行建筑安然經歷了共產党革命和文化大革命。這些房子上豎立著尼康、雀巢、拜耳和大眾的廣告,從浦東電視塔上看過去,在外觀邋遢的房屋海洋中,外灘的這一排老房子吸引了眼球。上海建筑設計師顧先生從他高級辦公樓24層的辦公室指著一排摩天大樓說,“這幢赭色的大樓是十年前蓋的,現在又丑又老”。确實,這些摩天大樓就象雜亂無章的大雜燴。顧先生說,“這里每個人只想自己的建筑,沒有人考慮整個城市形象,極其自私。”瑞士的藝術品收藏家赫爾普林在上海生活的二十年期間發現,中國人与中歐人不同,從來不考慮建筑的永久性,“每個朝代都拆舊建新,現在的摩天大樓也只是暫時的建筑。”(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看西方媒體分析國共兩黨互動和中日冤怨
西方媒體報導中國記者狀況和股市黑箱作業
西方媒體 連宋登陸 中共借國民党轉移壓力
上帝之鳥61年重回美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