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飆 石油危機浮現

標籤:

【大紀元7月10日訊】自由時報編譯盧永山╱特譯

當2003年春季國際原油價格升至30美元時,西方石油消費國的專家表示,這是因為美國準備揮軍伊拉克,奈及利亞揚言要切斷非洲的供給,加上全球經濟已擺脫網路泡沫化時期的低迷,對能源的需求再起。2年後,上述理由已不復存在,上週國際原油一度漲破62美元,全球再度面臨25年來最大的石油危機。

1970年代爆發的石油危機,當時的中東產油國定量供給原油,全球經濟因此挫低,此次危機卻促成這些國家以經濟強權之姿登上國際舞台。當年,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 )的會員國刻意緊縮油市,全球富有國家感受到沙特阿拉伯、伊朗等產油國有意重創需求石油的西方國家。但今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一路飆高,凸顯了全球即將面臨的另一次經濟地震,即中國和印度的崛起。

傳統的經濟學模式顯示,當油價飆漲,全球消費者會減少用油,經濟成長減緩,對原油的需求下滑,最後油價會拉回。但在過去幾個月,這套經濟學模式已經不管用,因為它沒有計算到東方崛起的經濟強權。

自中國和印度在全球市場竄起後,他們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吸納全球能源。2004年,全球對原油的需求增幅為25年來之最,過去3年來,OPEC會員國儘管動用最大產能,每日增產600萬桶石油,卻已無力抑制油價飆漲。

去年全球經濟成長率有3分之1是由中國和印度所貢獻,當多數富國的能源使用效率提高之際,中國和印度這些發展較緩慢的國家對原油的需求急速成長,中國想併購美國的優尼科石油公司,就是為了確保能源穩定供應。

Global Insights顧問公司分析師Kan Randolph稱全球對原油的需求已出現「魚躍式改變」,他說:「這與景氣循環無關,而與中國和印度的需求有關。」

國際清算銀行(BIS )在上週的報告中呼應Randolph的看法,認為國際平均油價有向上爬升的趨勢。

GFC Economies分析師Graham Turner表示:「近幾年,油商把盈餘分給股東,而不把盈餘拿去探油,這是助漲油價飆高的原因之一,卻經常被外界忽略。」

對仰賴石油的全球消費者和企業而言,今後必須忍受高油價的時代來臨。

原油仍支配全球經濟的動能,但國際清算銀行警告,若油價進一步上漲,所造成的後果可能比目前預估的來得大,目前油價上漲所造成的通膨壓力雖然遭到抑制,但國際清算銀行擔心,油價若長期維持高檔,物價可能跟著一飛沖天。

但並非人人都擔心高油價的後果。Global Insights分析師Randolph表示,全球經濟強勁成長,雖然帶動油價上漲,卻也能夠緩和高油價的負面效應。

Randolph表示:「這波油價上漲的原因是正面的,由於全球經濟強勁成長,各國擁有更大的彈性可以吸收增加的成本。」在中國和印度,政府對油價的控制意味了消費者可以不用完全承受高油價之苦,因公部門預算吸收了泰半的燃油成本。

在其他石油消費國,出口成長也可以抵銷增加的燃油成本。

Randolph表示,分析師常常低估能源需求和油價之間的敏感程度,汽油價格上漲可能妨礙消費者支出,但不致使經濟發展偏離常軌。

事實上,若全球可以忍受新一波的石油危機,適應每桶50或60美元的油價,而不影響經濟成長,高油價就可以產生有益的副作用,各國將增加替代能源的投資。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興新通訊董事長被查 或涉江綿恆隱性利益地盤
金錢能換來多少幸福?研究發現有不同答案
Costco金條熱賣 美國人出售黃金時稅率如何
中國5月製造業PMI又萎縮 經濟前景黯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