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美容醫師 還給畫面好臉色

人氣 27
標籤:

【大紀元7月1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凌美雪報導 記者潘少棠攝影﹚
藝術在某種境界是一種化學反應,讓人在情感上掀起波瀾,雖然有時讓人感到愉悅,有時竟是悲傷或者憤怒,但都無傷藝術境界。

藝術品在某些狀況下自己也會產生化學反應,不過,可不會讓人感到愉悅,只會欲哭無淚。這時,就要靠擁有神奇妙手的修復師!尤其,當一件油畫作品的「表面」起了「波瀾」,那非得靠修復師來撫平了。

油畫修復師郭江宋

乍聽「油畫修復師」這個行業,尤其當他是受國內多家大型美術館倚重的人物時,難免聯想會不會是一個「德高望重的老師傅」?因此,第一次見到郭江宋時,頗被眼前這位精神抖擻的中年人嚇一跳,郭江宋自我解嘲地說:「這工作老花眼可做不來!」不僅如此,有時還需要一點蠻力,才能搬得動超過百號的大作品。

四十六歲的郭江宋,笑容很燦爛,很難想像他每一天大部分的時間都關工作室裡,聞著藥水味做細工。正式從事繪畫修復工作十五年,平生第一件重要的案子居然是在歐洲古老的教堂裡「幫耶穌洗澡」。

郭江宋說,在古教堂修壁畫很有成就感,感覺很神聖,卻也有危險性,那時,他與教授選拔的團隊分工進行修復工作,在挑高的教堂空間裡,常常需要站在鷹架上工作,有一個學姊不小心摔死,對他造成很大的震撼,不過,他並未因此打退堂鼓,反而是對修復師的工作有了「在大小處都需更小心」的體認。

「修復」真的是一個凡事都需要很小心的工作,從接手作品到判斷畫作受損程度,然後動手進行修復,郭江宋形容自己是「油畫的美容醫師」,為了替畫作找回原有的「美貌」,常常需要動動「顯微手術」。這時,最先考驗修復師的便是判斷力,先判斷畫作受損的部分,再判斷該用什麼「藥方」,然後,以精準的技巧「動手」。這位「美容醫師」本身所必備的,就是對化學物質的認識、深厚的美學素養與繪畫技術。

以化學為背景,美學為基礎

「或許天生就是要吃這行飯,」郭江宋說,原來他讀的是花蓮高工的化工科,「那時花蓮沒有美術可以念。但是,因為自己很喜歡畫畫,所以畢業以後就到台北考上當時藝專的美術科,認識了現在的太太,畢業以後起出國留學,回台灣後一起開工作室,成為油畫修復之路最親密的伙伴。」

藝專畢業後,有了繪畫的基礎,郭江宋前往西班牙馬德里攻讀繪畫碩士,隨後又再修一個「修復與保存」碩士,並進行博士班論文研究,在西班牙一待就是七年,期間,郭江宋自己創作的作品有多次進入沙龍美展,他的太太繼續留在繪畫領域,他則轉進修復的專業。

「本來不覺得高中學的化學有什好處,卻在攻讀修復專業時起了大作用。」郭江宋說:「修復學有很多化學的課程,但因為西班牙文不夠好,在馬大上課時,一大串西班牙文的化學術語都聽不懂,沒想到老師在黑板寫上化學元素的化學式時,與高中學的都一樣,馬上就懂了。」

當時,郭江宋班上有另一個同學西班牙文很好,但是對化學式「沒感覺」,所以兩個人就互補長短,一路過關,但最後卻只有郭江宋拿到學位,「因為考試用手寫,看化學式,我在行。」

有化學的專業背景,藝專時期,郭江宋主修國畫,到了西班牙廣泛涉略西畫,之後加上修復學的訓練,注定了郭江宋成為修復界的傑出專業人才。

驚艷經驗
畫中有畫
買一送一大驚喜

當久了修復師,奇奇怪怪的故事也見得多,讓郭江宋覺得最有意思的,則是「買一送一」的修復經驗。什麼是「買一送一」呢?郭江宋開玩笑地說:「就是你送一張來修,我還你兩張。」

其實,因為油畫創作的特性,在名畫背後發現另一張油畫作品,在國際時有耳聞,只是,很多時候,藝術科學研究者會透過X光或其他高科技,透視油畫背後畫布的原貌,藉此確認畫作是不是舊畫布的再利用。郭江宋則是在修復的過程裡,偶然幾次發現這種「畫中畫」的案例。

比如有一次修常玉的畫,那是一張以卡紙描繪的人物,郭江宋發現可能是常玉在創作時因一時之需,把卡紙貼在以前的舊畫上直接創作,郭江宋才動手檢驗畫作,就發現其中似有文章,於是,他把卡紙固定後剝下來,果然發現裡面還有另一張畫。還畫時,郭江宋還恭喜藏家以一張畫的價錢買了兩幅常玉的作品。

另外,還有一次是修復萬今聲的油畫《風景》,在山林景觀的背後,居然藏著兩條魚,《風景》的背後,郭江宋找出了《雙魚靜物》。

診療室
嗆辣瓶瓶罐罐
清洗畫面 灰黑汗衫露白

走進郭江宋的工作室,映入眼簾的是一張張待修或修復中的作品,有的大如一面牆,多數則是小號數畫作;有些斑剝破損嚴重,有的是發霉,有些則整張畫布皺摺如丘。

工作室中間有個大工作檯,大部分前置作業及上凡尼斯收尾等工作皆在此進行。凡尼斯(Vaniz)是一種修復常用的材料,是油畫作品完成之後的保護層,但是,凡尼斯的種類非常多,如果選用不當,往往也會變成直接破壞油畫的化學材料,多年來,郭江宋不斷實驗各種凡尼斯的特性,他的「實驗室」就位於工作室裡面的一個小房間。

要把這小小的空間稱之為「實驗室」或「美容室」都可以。一來,修復師把所有含有毒物質的化學材料(包括顏料、清洗畫作的溶劑及凡尼斯等)全都陳列在這小房間裡,二來,為了防止部分易燃物質遇地震時倒地破碎引發火災,陳列化學材料的櫃子全都固定於牆上,且加玻璃門上鎖。

再者,油畫清洗的步驟在這個小房間進行,過程像是幫女人「做臉」,不過,這「做臉」用的美容用品可不討喜,清洗溶劑的味道刺鼻而且有害身體,雖然室內裝設了有機溶劑的空氣過濾器,洗太久往往也會導致胃不舒服。

郭江宋說,清洗畫作是一個很神奇的過程,比如最近他受委託修復中國畫家涂克的一件作品,畫面中一件灰黑的汗衫,清洗完露出原色,居然是白色的。

對修復師而言,「清洗」固然是很痛苦的過程,往往也是讓畫作恢復美貌最基礎的步驟,等於是幫一個久未去角質的女人,換回容光煥發的肌膚。

修復步驟
拍照存證再做評估
三層檢視 對症下藥

凡是送到修復師工作室裡的作品,修復師第一個動作就是先拍照存證,然後拿出一張「作品修復評估表」,開始針對上面密密麻麻的選項逐一在畫作上對照審察,把受損的內容勾選出來;然後就是評估可修復程度並進行估價,委託者對所有內容都瞭解而且同意了,修復師才會真正開始動作。

畫作修復內容大抵可區分為「基底物」、「繪畫層」及「保護層」。「基底物」的部分最常見的清理畫布背面,包括檢視畫布的健康程度,判斷有無必要做畫布(或畫板)的轉移(把破損不堪的畫布平移到另一張新畫布上,加強畫作的堅固性),或者撫平已變形、凹凸起伏的畫面。

「繪畫層」常可見到的問題則是顏料剝落、龜裂、發霉或黏著厚厚的灰塵,所以,「繪畫層」的修復,常需要撫平龜裂紋、填補白漿、再造肌理、重新上色或清洗表層污染或發霉的地方。這些都是修復過程中最需要細工的地方,除了要精準掌握油畫色料的筆觸與紋路之外,用色的選擇更需要專業的美學素養。

至於「保護層」的部分,通常就是凡尼斯的問題,過去使用不當的凡尼斯可能造成作品的傷害,先清洗掉不當的凡尼斯,再選則適當的凡尼斯重新塗上即可。(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油畫欣賞:最後的審判
加拿大華裔畫家創作 [蒼天淚] 呼籲退黨
「真、善、忍」國際美展將於曼哈頓聯邦大廈首次展出
莎翁人像油畫被證實為膺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