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紅人 芙蓉姐姐們“e”舉成名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7月11日訊】(BBC中國事務特約撰稿人江迅7月11日報導)如果至今你對”芙蓉姐姐”還一無所知,那你肯定是太落伍了。

這段時間,一個遊離於虛妄和現實的魅女,吸引了無數網絡眼球,掀起了一場網絡狂歡。這位正越走越紅的網絡魅女就是芙蓉姐姐。她的博客日志,向所有人開放她的並不起眼而有點土氣的照片,開放她的並不出彩而有點俗氣的文字,開放她對自己的迷戀。每天的每一刻,至少有5000人同時在線,夜以繼日等待她的消息,八卦著她的點滴。有關她的圖片、文字、視頻、音頻被廣泛傳閱,遍布網絡每一個角落。

這是錯位自戀,是一場大波瀾、一場大鬧劇、是一場平民化的交互式娛樂活動。

芙蓉姐姐的相貌和身材,並不出眾,只能勉強說平庸普通。她自認是不得志的才女,用笨拙的舞姿和相當成熟的身子,映襯所謂的”冰清玉潔”。她的一招一式往往誇張搞笑,許多言行讓人根本無法理解。她的特殊魅力在於”超級自戀”。她的”經典語錄”層出不窮。”芙蓉教”也隨這股風潮迅速崛起,好事的網民尊她為”教主”而自稱”小蓮蓬”。有網民編撰了”芙蓉教”的《入門手冊》,還有網民以”大學求實精神成立了’研究生課程’,以考證芙蓉姐姐的真實生活”。用網民的話說﹕”芙蓉一出,誰與爭鋒。千秋萬載,一統江湖。”

芙蓉姐姐的走紅,源起網上社區”清華水木”,紅自”天涯論壇”,因她”妖嬈的S型照片”和”狂舞清華”的視頻片斷,一躍而成網絡上炙手可熱的”明星”。被不少網民指為”傻女”的芙蓉姐姐究竟是”誰”,說實話,誰都說不準確,就連她的自傳,或許只能相信一半。關於她,網民流傳的版本不一,神奇故事說法各異。不過,即使如此,也先用幾句話為還不了解芙蓉姐姐的人”掃盲”﹕她生於1977年7月19日;網名﹕火冰可兒;昵稱﹕水媚妖姬。她是遊蕩在北京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邊緣人,三次考研究生失敗,暫時”在有關出版社當圖書編輯”。她從小自認”出名是遲早的事”,”時候未到,蛹還未能變成蝴蝶”。在她走紅兩三個月後,經她原先的同學報料,有傳媒才披露﹕她原名史恒俠,陝西省武功縣史家村人,曾是原陝西工學院機電工程系96級學生,在一次嚴重車禍中受過傷。

心態平和

關於她的爭論,整日在BBS上熱鬧非凡,贊譽的、譏諷的、挖苦的、同情的、嗤之以鼻的、義憤填膺的……不過,她”毫無保留,無視非議,不爭論、不辯解、不罵人、不糾正、心胸寬廣、心正意誠、” 任你爭得怒發衝冠,照舊我行我素,從而更是顛倒了網絡眾生。

早些日子,她剛剛拍完一部電影短片,成了各大媒體追逐的焦點;日前她參加一部電影演員海選,已進入前200強;今天,她又被廣東南方電視台綜藝頻道TVS3看中,邀她為一檔遊戲娛樂節目《敢拼才會贏》的主持人……她的”明星夢”竟然一步步實現。她說﹕我的走紅,就是因為我勇敢。在這流行”敢問路在何方”的年代,還是要更多相信自己,敢拚才會贏啊。這話倒是擲地有聲。

顧影自憐的芙蓉姐姐,只是近階段的網絡”明星”,之前有”木子美”的公開性史,”竹影青瞳”私情告白,”菊花姐姐”的豪放不羈,還有”流氓燕”、”紅衣教主”等等,有人稱”四大紅人”,有人稱”六朵金花”,對這一”姐姐現象”,不少人從不同角度作了解讀﹕姐姐們的走紅說明了什麼;迅速走紅娛樂圈的”審丑”意義;挖掘俗中見雅的文化價值;”反偶像”是鬧劇還是侮辱;芙蓉姐姐的反封建理念和社會文化思考……

網絡紅人,”e”舉成名。電子郵件、网上論壇、實時通訊、網絡日記都鋪天蓋地地參與了”姐姐們”走紅的炒作。

互聯網技術尚未全面進入下一代,網絡傳播方式已更新到第四代﹕Email(電子郵件)、BBS(網上論壇)、IM(QQ、MSN等實時通訊工具)、Blog(網絡日記,即”博客”)。也有人認為,Email是第一代互聯網,第二代是鏈接中互動,包括博客在內,因為是給瀏覽者提供自己的鏈接。三年前出現的”書簽”(bookmark)的概念,瀏覽者可參與而決定書簽的內容,而後,Tag應運而生,這是互聯網第三代。

網絡新潮正向人們席捲而來。不管對網絡傳播方式如何分代,無論是傳統網絡,還是時下的網絡新浪潮,它們的功能都具備聯絡你我,互通情意,自我宣泄,自我表現。在MSN上,你可以與好友隨時對話,說自己平時說不出嘴的話;在博客上,寫自己的給別人看的日記。互聯網原本就是具有自戀特性的傳播工具。網絡衝擊著現實,網絡總是要吸引越多越好的眼球。網絡時代容易發生的事,無疑是雜聚在一起的,對某一件事評頭論足,褒貶不一、興妖作怪、糾纏不清。

當下,學生已步入暑期生活,網絡電台成了青少年的新寵。上海一項最新調查,上海互聯網上至少有上百家网友自創的民間网絡電台。有專家說,”大眾傳媒將被重新定義為發送和接收個人化信息和娛樂的系統”,BBS裡的言論,MSN裡的聊天記錄, Blog裡講述自己的故事,網絡和現實中的藩篱終被打破。不用很久,世界上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私人媒體,發布有關自己的內容。

未來的網絡,肯定比今天更發達、更完善。網絡新潮的特徵是互動而非中心化,打破存在於網絡和現實中的封閉。以後從網絡上獲取信息,並非一定透過網站,特別是那些門戶網站,網絡新技術令每個人都是信息的獲得者,也是信息的提供者。也許再過若干年,人人真實在線,都會在網絡上繪聲繪色表現自己,人們對”姐姐們”的出現,也不再會大驚小怪而習以為常了。(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千載雲:自毀生命,招致無邊苦難
小S挺著肚子 海撈人民幣
追夢舜天齊改名3次 寧靜我怎能離開你
張林案開庭 莫律師作無罪辯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