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市場陷入低迷 好萊塢電影歐洲不叫座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7月14日訊】(據中華網7月14日報導)不僅北美電影票房處在持續的下滑中,2005年上半年整個歐洲大陸的電影市場也陷入低迷。對於歐洲電影業來說,電影業的不景氣原因很多,又很難說清到底該賴什麼,是好萊塢電影的水土不服,是盜版,還是因為天氣太好?
  
  今年上半年德國電影院總共賣出5800萬張門票,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0%;義大利電影院門票銷售數量則下降了17%。法國電影觀眾人數今年的6個月裏直線下滑了17%,荷蘭的票房收入與同期相比下降了18%。西班牙應該慶倖一下了,4990萬西班牙人走進了電影院,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2%。只有英國,今年售出8000萬張電影票,保持穩定。
  
  在德國,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III:西斯的復仇》是今年票房最高的影片,收入4190萬美元,但是另外一些好萊塢影片的表現則不盡如人意,《蝙蝠俠誕生》自從6月16日公映以來票房僅僅是580萬美元,《超級奶爸》稍好些,票房830萬美元。
  
  今夏被寄予厚望的電影《世界大戰》在德國同樣沒有強勢表現,首映後的週末票房收入660萬美元,只能排在今年的第三位,比起2002年斯蒂芬•斯皮爾伯格與湯姆•克魯斯聯手的影片《少數派報告》,低了大約100萬美元。
  
  一些德國電影院的業主們抱怨,不是電影本身而是電影推廣策略的問題。最多的質疑來自好萊塢電影的全球同步上映,他們認為這樣的做法沒有考慮到各個國家電影市場時間檔上的不同。“在美國大製作影片都趕在暑期檔上映,因為這是美國人的習慣,電影院裏很涼快。”德國一個電影業內人士解釋說,“但是在德國,大多數的電影院沒有空調,當天氣熱的時候,大家並不去看電影,而是到公園或者啤酒花園裏去消遣。”
  
  無論在美國還是在歐洲,DVD市場的繁榮都被視作了電影票房收入下降的原因之一,德國DVD銷售達到了十個百分點以上的增長。
  
  在義大利,美國電影占到了55%的市場份額,而本土電影占到了23%。《世界大戰》6月29日首映以來在義大利票房收入達到980萬美元,是目前最受義大利人歡迎的美國電影,而其他的好萊塢影片,《星球大戰》、《蝙蝠俠》和布魯斯•威利斯主演的《罪惡之城》都成績平平。
  
  美國華納公司在義大利的負責人認為,目前義大利的經濟危機是電影市場低迷的主要原因,“義大利食品銷售收入今年下降了5%,很明顯現在的義大利家庭都把注意力放在精打細算上。”
  
  儘管法國電影觀眾人數也呈下降趨勢,但是電影業對此仍能保持樂觀態度,畢竟2004年法國電影觀眾人數達到了20年來的新高,而今年的數字還是高出了2003年。目前法國本土電影占了41%的市場份額,而美國電影占了55%,這個比例也與去年持平。
  
  法國業內人士認為,盜版、經濟不景氣和今年夏天法國出奇的好天氣都該對電影票房的下降負責,同時缺少強檔影片也是重要的原因。
  
  今年下半年,電影業寄希望於彼得•傑克遜的影片《金剛》和“哈裏•波特”電影的第四集,而義大利人則更期待羅伯托•貝尼尼的新片《虎與雪》。這部由電影《美麗人生》的導演執導的影片將於10月份上映。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好萊塢票房跌入谷底  20年新低
鍾鎮濤首度出演好萊塢影片 明年10月擺脫破產
組圖:小甜甜孕味十足攜夫婿出席首映會
傳布萊德彼特和安傑莉娜在摩洛哥尋覓愛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