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加強競爭力 台灣需要語言政策白皮書

標籤:

【大紀元7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四日電)調查發現,不論台灣本土或外商企業多要求英語能力檢測,但台灣大學生英語能力偏偏又無法提振,台灣國立政大外語學院院長陳超明指出,台灣至今未見「語言政策白皮書」,不知未來十年英語發展環境和英檢政策,面對亞洲其他國家英語能力不斷進步,台灣年輕人必須在語言上加把勁。

大學生畢業後出國深造、進入職場或日後在企業升遷、外派、行銷或推動國際化等,英語的角色愈來愈重要。根據美國教育測驗服務社 (ETS)最新公布,2004年台灣多益測驗 (TOEIC) 平均分數為523分,在亞洲15個國家與地區中排名第 8,輸給新加坡、香港、南韓、泰國,顯示台灣優秀英語人才不足。

根據陳超明所做的一項大學生英語能力現況調查,大多數企業要求「多益測驗」平均最低 502分,台灣本土企業與外商企業分別約492分與558分。但是受測的應用外語系學生平均約492分,非應用外語系學生平均僅397分,遠低於企業所設標準。

陳超明指出,針對近150位老師及500位企業人士調查顯示,兩者對學生英文的聽、說、讀、寫能力期望值非常接近 (指數超過4,滿分為5) ,接近全民英檢的中高級程度及多益測驗 700分以上的指標。但以分數而言,企業界期望的最低分數平均值為全民英檢中級或多益500分,可見能力需求與英檢考試分數有很大落差。

陳超明指出,已知企業要求和學生能力有落差,深入分析發現,台灣至今沒有「語言政策白皮書」,不知未來十年台灣如何強化學生英語能力,以及如何逐步通過英檢政策。

台灣英語教學環境往往都是大班教學,程度好和差的學生混在一班,有些程度差的學生不敢開口,乾脆躲在教室後面,他表示,不妨考慮利用目前上萬名流浪教師的人力資源,讓各校改成小班教學英語,逼得學生不開口不行,英語能力自然會逐步提升。

此外他也提及,北京清華大學已經請二百位美國柏克萊大學研究生連續三年暑假為三千名清大學生小班補習英語;台灣大學生若再不重視英語能力,未來國際競爭力堪憂。

他建議,大學應建立英文教育的完整體制,包括大學英文學程、高階英文訓練、小班教學、英文能力檢定、專業英文教科書。且政府應將經費用在確實能提升英文學習成效的國高中階段,減少大學補救教學的負擔。同時職場英文的期望值應配合各項英檢能力訂定,成為各大學英文教育目標的參考數據,以結合大學英文教育與職場需求。

相關新聞
獅隊尚青二人組 廣告超搞笑
美參議員提案資助美中文化交流
西雅圖華埠圖書館開幕
首度客家青年文化夏令營 7月2日舉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