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主辦奧運的經濟利益

人氣 8
標籤:

【大紀元7月7日訊】(BBC商業記者 格利戈裏報導)爭取舉辦2012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所有城市除了期待主辦奧運會的榮譽,更著眼於隨著辦奧運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

每個申辦城市均認爲,花費以十億美元計的資金興建一流的體育場館和接待運動員的設施是值得的投資,因爲隨之而來的利益多不勝數:例如商業贊助、更多的遊客、爲奧運興建的設施取得長遠經濟價值;此外,主辦城市的聲望隆高,也會吸引投資者和增加就業。

可是,看看過去曾主辦奧運的城市,便知道這些經濟利益不一定實現。

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相信是有紀錄以來最大的奧運財政災難,辦過奧運後,該市幾乎破産。

1980年的洛杉磯奧運會“轉虧爲盈”,第一次成功從贊助商那兒取得足夠經費。

1992年的西班牙巴賽隆納奧運會更上層樓,人們把巴賽隆納現在的經濟景氣歸功於奧運會的成功。

澳大利亞悉尼市主辦西元二千年奧運後,倍受各方讚賞,但隨後這數年悉尼市在旅遊業的收益實際上不斷下降。

2004年雅典奧運超資兩倍,使希臘的公共財政預算陷入危機。

從這些歷史看來,辦奧運未必一定是“不賠本的生意”。(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盧武鉉籲國際奧會主席  跆拳道續為奧運項目
港府:香港若能舉辦奧運馬術賽市民將會受惠
莫斯科十萬人紅場集會聲援2012舉辦奧運會
謝長廷:台灣應爭取主辦2020年奧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