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倫敦遭恐怖攻擊 凸顯強化情蒐及訓練重要性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亦偉台北七日電)英國倫敦地下鐵發生連串爆炸事件,造成重大傷亡,經查是遭到恐怖份子攻擊;雖然台灣並非恐怖主義直接打擊對象,但因台美關係密切,且台灣主要都會人口日益密集,治安機關因此須擬妥因應策略,重視捷運、摩天大樓、火車站等公共場所安全演練及情資掌握,以維護國人安全。

根據台警政署資料,最近十年間國際間發生四起重大地鐵及列車攻擊事件,分別為:一九九五年七月、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巴黎地鐵遭炸彈攻擊、二○○四三月西班牙馬德里火車站大爆炸,以及同年八月莫斯科地鐵遭炸彈攻擊事件,都造成人員重大傷亡,但令人印象最深刻的,還是一九九五年三月,日本東京所發生的地鐵遭放置沙林毒氣案。

恐怖主義是非國家成員所發動有預謀、具政治動機的暴力行動,目的在製造社會驚慌、削弱或推翻政府及引發動亂,所使用的手段包括劫機、綁架、包裹炸彈、暗殺、伏擊、飛機或汽車爆炸、毒氣攻擊或在公眾場合射殺群眾等非傳統性暴力,希望透過媒體報導來引起世人注意他們的訴求。

台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林文程分析,九一一事件及峇里島恐怖攻擊行動,充分展現「後現代恐怖主義」特質,亦即恐怖主義分子不在乎濫殺無辜、使用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及不惜造成大量傷亡,凸顯現代社會的脆弱性,因為飛機、摩天大樓、大型購物中心、地鐵、觀光勝地等現代社會象徵,常成為恐怖攻擊目標,但對這些公共場所的維護通常是防不勝防。

有鑑於恐怖攻擊所帶來的重大損失,台政府近年來已陸續將反恐納入演習項目,除軍方模擬遭生化攻擊、反恐演練,九十二年起的萬安演習,台北市也加入摩天大樓反恐應變演練、捷運車站災害救援及模擬遭生化攻擊的防護。

九一一事件後,美國國家安全重心已轉移為國土防衛及打擊恐怖主義,但反恐是對付看不見的敵人,情報便成為反恐重要關鍵,林文程認為,雖然台灣不是恐怖主義直接打擊的對象,但台政府仍須加強掌握恐怖團體的情報,對恐怖團體建立完善檔案,長期追蹤他們動態,並與其他國家密切合作,交流情報。

台中央警大國境安全系教授謝立功指出,台政府必須提供台灣人必要資訊,例如勸導國人儘量避免到易遭攻擊的國家或地點,台政府應加強維護航空器、商業中心、外國駐台使領館、公共設施、重要政府機關等現代化設施安全;此外,政府須擬定完善的通報及作業準則,進行仿真的反恐救災及危機處理演練,並加強安全人員、駕駛、空服員等較易遭恐怖攻擊的行業從業人員相關訓練。

台警大公共安全研究所教授張中勇認為,反恐需要更多想像力,不能輕忽恐怖組織利用當前科技產物,包括劫持機船、引爆初級性核生化輻射武器、破壞電腦資訊系統、癱瘓網際網路的可行性與可能性,否則類似「九一一」等慘劇仍將時時威脅民眾的生命安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