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華盛頓

喬木 撰文、攝影

人氣 3
標籤:

去年初春,第九度來美國,台灣正值大選前夕,統獨之爭方興未艾,民主前途一片靉靆;我漫步在華盛頓D.C.傑佛遜紀念堂畔,瞻仰一代民主導師,內心澎湃,久久不能自己。

華盛頓D.C.雖然沒有羅馬的雄偉,不如巴黎的華麗,但是它在雍容大方中透露出一股高貴的氣韻;尤其是在這裏,我可以一再的沐浴民主的洗禮,每一次都有新的興奮感。我愛華盛頓!

要聆聽華盛頓的「交響曲」,必然要先從紐約港的「前奏曲」開始。當人們從一片汪洋中,進入碧波萬頃的紐約港時,迎面而來的,就是莊嚴與美麗的化身的自由女神像。她慈母般的眼神,注視著每一個渴望著自由民主的疲憊的遊子;祂身高151呎,莊嚴宏偉無可比擬,是1886年法國國民為了慶賀美國獨立革命成功所獻贈的禮物;祂的基座上,刻著名詩人愛瑪.拉沙拉斯的一首詩:「把你那些疲憊不堪的、一貧如洗的、渴望自由而聚集來的大眾交給我!把你那狹窄擁擠的陸地上被遺忘的、可憐的人群交給我吧!如果你把那些無處可蔽風雨的人們送過來,我將站在黃金的大門口,為他們高高舉起自由的燈火!」



自由女神立於美國的大門口,有了這樣一尊銅像,使那些崇樓傑閣的摩天大樓,全成為陪襯;那些紙醉金迷、城開不夜的生活,全有了寄託;祂是美國國魂的象徵、美國人民的偶像,這一切與華盛頓的一切相互呼應,互為表裡。

華盛頓的中心,是在那一片兩、三公里見方的綠色草坪MALL(意即廣場)的四周,MALL的中心,即是高達555呎,峻偉崇高的白色華盛頓紀念塔。與羅馬的聖彼得大教堂一樣,華盛頓市也有這麼一條法律:在華盛頓,任何建築的高度,不得超過華盛頓紀念塔,以示對這位開國偉人的崇敬。它以堅定、純潔的姿態聳立著,象徵著華盛頓的人格和勳業頂天立地,永垂不朽。

以華盛頓紀念塔為中心,東西向一直線,東是國會大廈,西是林肯紀念堂,遙遙相對;南北向一直線,南是白宮,北是傑佛遜紀念堂。

這五座玉潔冰清的白色美麗建築物,構成一個十字型,是華盛頓的心臟,也是美國心臟。

我來到林肯紀念堂的時候,正好是雨過天青的下午,陽光從雲層中射出,照得紀念堂如冰雕玉砌,真是美極了!



紀念堂的型式,有著希臘雅典神農廟的影子,一座大廳被周圍寬廊上的三十六根多拉克式巨柱撐住,象徵當時美國三十六州之團結;堂內正面坐著數倍於真人大的白色大理石林肯像,正在低眉沉思,仍帶著他生前的滿臉憂戚,彷彿到今天,還未放下他對人民的關懷與對國家的責任。堂中一無裝飾,只是兩壁刻著他那有名的兩篇演講詞;因為他的偉大,已無需要再多藻飾,而人們對他不滅思念,則凝聚在他身後牆上的兩行小字:「在這聖堂裡,正如人們心中,他為大眾保住了團結,亞伯拉罕林肯的遺愛,被奉為神聖直到永遠。」

走出林肯紀念堂,沿著櫻花夾道小徑,可以到達傑佛遜紀念堂。這座紀念堂是圓形的,其型式使我想起羅馬的萬神殿,有一種雍容大度氣慨,與傑佛遜的風範足以相稱。

傑佛遜是美國第三任總統,是一位不朽的群眾領袖;他篤信人權平等、主張民主自由,傳頌千古的獨立宣言,就是他寫的。他與華盛頓一樣,在第二任總統任滿後,婉謝各方的好意,拒絕再度參加競選,立下不朽的典範,視富貴如浮雲,他自撰墓誌銘:

葬在這裡的是獨立宣言的作者,維吉尼亞宗教自由法案的起草人,維吉尼亞大學的創建人,湯麥氏.傑佛遜。

根本不提曾經當過兩任總統。在這紀念堂裡,除了雕像之外,牆上刻著他不朽的名作,也是人類共同的瑰寶:

我們認為這幾條真理是顯而易見的,即一切的人是生而平等的,一切人都由上帝賦予某些不可讓渡的權利;其中有生存的權利、自由的權利,和追求幸福的權利。人們為了要保障這些權利,於是有了政府的設立。政府徵得它管轄下的人民的同意,獲得它應當具有的權利。任何形式的政府,只要它一旦破壞了上述的目標時,人民自有權利去改革它或廢掉它,而重新建立一個新政府。其所根據的原則,及其權力組成的形式,務必使人民認為最可能幫助他們去獲得安全與幸福。

位於傑佛遜紀念堂右面,又一棟純白色的宏偉建築物,就是美國最重要的一棟房子,那就是國會大廈,因為它代表著民意,代表著立國精神,它代表了全民來管理政府,使政府的所作所為,能夠為全民謀福利。這是美國先民先賢流血奮鬥所得到的最大成果。

國會大廈居華盛頓最高的地勢,是華盛頓最壯觀的建築物,建築物兩翼張開,似乎是要翼護著廣大的人民;中央則是一個大圓頂,圓頂有三層,每層四周都是圓柱排列,美麗無比。到了頂上,又聳起一個圓塔,塔頂豎立一尊銅像,這座銅像高與天齊,應該是美國最尊貴的人了;但是令人震撼的是:那既不是華盛頓,也不是傑佛遜……,那是一位無名的羅馬女奴像,她代表著——被壓迫的人民,站起來了!

我站在國會大廈的台階上,盡情的眺望一座座美麗神聖的殿堂;能夠親眼看到這些自由民主的花朵,是一種莫大的幸福,耳邊不禁又響起林肯的聲音:

「……一棟分裂的家它是不能久立的,我相信,若這個國家一半處於奴役,一半處於自由,也將無法長存於世……」是的!我們的國家曾經有過一位華盛頓,但是我們的林肯是誰呢?@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一個卡車司機變成美國部長的故事
加強安全  美將發行電子護照
報導:911炸彈客事發前一年即與蓋達掛鉤
美國研究:兩地相思 確實會讓愛意更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