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城市人口減少郊區更具吸引力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8月18日訊】(美國之音記者:巴巴拉.克賴恩2005年8月18日華盛頓報導)美國人口統計局最近的一次調查顯示,美國一些大城市的人口正在減少。美國許多城市的人口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有所增加,原因是外國移民湧入,再加上市中心修建後出現的商店飯館吸引了新的居民。 但是人口統計局的最新報告說,10年前還在膨脹的25個主要城市現在都縮小了。

美國智囊機構布魯金斯研究所的人口統計專家威廉.富賴說, 城市人口流向郊區的背後有三股力量:最重要的是上個世紀90年代高科技行業的大發展以及這10年高科技的泡沫破裂。

富賴說:“雖然就業機會減少,但因為這些城市很適合居住,城市的房價居高不下。人們就住不起了,不得不搬家。我們在波士頓、舊金山都看到這種情況。甚至在明尼那波利斯和聖保羅等高科技發展的中西部城市也是如此。”

*遷居郊區漸成趨勢*

許多人認為2000年以來,移民人口的走向也發生了變化。以前外國移民一般先到城市定居–像其他奮鬥求發展的美國群體一樣,富裕一些了再遷到郊區。但是現在,許多新移民一到美國就去郊區,因為他們已有親朋好友住在那裏,一下子就進入當地社區而不必先在城市定居。這可能是城市,尤其是中西部城市芝加哥等移民喜愛的地方人口減少的一個原因。

記者問人口統計專家富賴,紐約市911恐怖襲擊是否對城市人口也有影響。富賴說:“許多人都認為住在市中心也許不太好,應當搬到郊外去。這已是一種趨勢,會持續很長一段的時間。目前的統計數字顯示的是21世紀頭10年裡最初4年的趨勢。”

長久以來,美國人談到郊區往往頗有微詞,喜歡拿郊區開玩笑。他們譏笑郊區枯燥無味、清一色、文化上死氣沉沉。現在人們紛紛前往郊區,除了城裡經濟不景氣以外,是否也是因為郊區本身更有吸引力了呢?

*美國文化是鄉村文化*

富賴說, 其實美國家庭一向都嚮往郊區,這是他們的目標。美國文化更多的是一種室外的、鄉村的文化而不是都市的文化。人們希望有自己的空間,希望對自己的空間有更多的控制。當你住在城裡的時候,你住在多語種的社區,居民的收入水平參差不齊,有不同的民族和種族群體。

富賴認為, 在這種氣氛中美國人感到受拘束。他們雖然譏笑郊區,其實是嚮往郊區的,這種嚮往不會停止。只要郊區還有足夠的地方蓋房子,所謂的郊區化就不會停止。

如今的郊區是否跟最初吸引人們搬離城市的郊區不太一樣了呢?人口問題專家富賴說,上個世紀50年代,人們說到郊區,就會想到這樣的畫面, 人們獨門獨院的住著,有個大院子,居民主要是白人,很少有少數族裔。現在呢,郊區已經成為美國的縮影,城市反而更獨特。

富賴說,在某種意義上,美國郊區的人口狀況綜合起來很像美國的全國人口。如果說有些地方仍像50年代的郊區的話,那這些地方都是遠離中心城市的。比如有的人從賓夕法尼亞州的派克縣通勤到紐約市上班,路上要經過兩個州,150公里。這樣的郊區顯然是遠離大城市的。

相關新聞
二0二0年中國城市人口將達九億
北京城市人口呈現逐年下降趨勢
報告:2050年中國城市人口11億
亞洲城市人口爆炸  龐大基礎設施經費無著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