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危機 中國經濟受制於人

陳勁松

標籤:

【大紀元8月19日訊】中國經濟繼續高速增長、外貿大幅躍進、貿易順差持續擴大,與此同時,困擾中國經濟長遠發展的一大暗礁,能源危機,悄然而然地進一步惡化。眾所周知,經濟總量僅佔全球4%、排名僅列世界第7的中國,能源消費卻早已高居世界第2位,這對一個資源貧乏、人口眾多、又全面依賴製造業的大國,構成沉重負擔。

在國內,各方空前加緊了能源開採。當局試圖把新疆打造成為中國最大的產油區。目前,新疆原油產量排名全國第三,天然氣產量位居全國第二,去年產油2228萬噸。當局計劃在未來5年內,將新疆原油年產量提升到5000萬噸,成為全國第一大產油區。

然而,新疆民族矛盾尖銳,分裂活動劇烈,大規模開採新疆石油,無論在民族利益方面,還是生態環境方面,都容易引發爭議,導致衝突。將石油開採希望,投放在新疆,也就是投放在一座活火山上。

實際上,以中國經濟的膨脹速度,來測定中國能源的消耗程度,前景不堪設想。目前探明的中國石油儲量,包括新疆在內,總計為23.8億噸,以每年產量1.8至2億噸計算,中國本身的石油儲存,將在14年內消耗一空。也就是說,在不出一代人的時間裡,中國將不再擁有石油,從下一代開始的中國人,將淪為不折不扣的石油乞丐。

的確,中國能源出路,正日益依賴進口。僅去年一年,原油進口就已經高達1.2億噸。中東、中亞、俄羅斯,成為中國進口石油的主要來源。然而,美國對中東地區的影響最大,監控著中東石油資源,迄今為止的中美關係,外熱內冷,對立嚴重,中方寄托於中東的石油生命線,岌岌可危。中國90%以上的石油進口,通過海運;80%須經由馬六甲海峽。一旦中美間發生衝突,美方封鎖馬六甲海峽,中方喪失石油通道,中國經濟,必不戰自潰。

至於中亞地區,美、俄、中三強爭雄,目前,美國佔據上風,俄國次之,中國還差得很遠。發生在中亞地區的幾場「顏色革命」,北京的盟友,幾乎喪失殆盡,留下一個烏茲別克,也未必持久可靠,北京在那裡砸下巨資,開發石油和天然氣,前景尚未分明。

至於富藏石油的大鄰居俄羅斯,多年來,北京竭盡討好,費盡口舌,似乎終於獲得俄方承諾:俄國的遠東輸油管線,將優先通向中國,而不是日本。但是,這一承諾,還僅僅是口頭上的,而非白紙黑字的協議,更遠非實際行動。道理很簡單,有誰相信,莫斯科能夠眼睜睜地坐視「中國崛起」一側,而不加防備呢?從北極熊的一貫行事邏輯來看,上述口頭承諾,也極可能只是一時的外交辭令或宣傳性說法,它隨時可能改變。事實上,就在遠東輸油管線的走向問題上,莫斯科已經反覆多次,從無定論,更未見任何實質性動作。

顯然,以製造業為主的中國經濟,高度依賴能源;而中國能源,又嚴重依賴進口;最後,中國經濟,將受制於人,還有多少自主性,將成為一個懸案。
──轉自《自由亞洲電台報導》(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陳勁松:哪樣危機不關制度?
陳勁松 :「瘋狂收購」的背後
陳勁松:胡錦濤訪俄,再度空手而還
中國能源:好消息和壞消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