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田:走近王丹

安田,《天安門情人》作者

人氣 42
標籤:

【大紀元8月2日訊】回家的路上,10#freeway塞車。一輛巨型卡車押在我的前面,替我遮住了陽光。停下來,無厘頭,就想到了王丹。也許就是因為那個丹字?心裏也是不由得好笑,但又實在想不起其他的理由。
  
我與王丹的緣分當然與六四有關。十六年前,我還是一介儒生,出於一腔不被執政當局認可的愛國熱情,跑到了天安門廣場。當時與我 同齡的王丹已經是那場偉大民主運動的領袖了。我們第一次見面就是在那個時代背景下發生的。這一切,王丹當然不知道。當我們在洛山磯第一次見面,我就跟他 說:「這是第二次見面了」。王丹完全茫然了。直到我說出原委,我曾經以一個外高聯成員的身份參加過北高聯在廣場的會議,王丹明白過來:「怪不得面熟,當時 那個一言不吭,只顧埋頭寫稿子的竟然就是你。當時我還喊你來著。」
  
「有這回事?你喊甚麼?」
  
見到我詫異的表情,王丹得意地笑起來:「那個掙稿費的,可別忘了給我們《北京之春》投稿。」
  
周圍的朋友都笑起來,這下輪到我明白了:北京話兩個字「開涮」。王丹的幽默出乎我的預料。短短的幾句話,就打消了彼此的陌生感。
  
其實,我們在洛山磯的第一次見面應該更早的。記得剛下飛機的中午,一個朋友正陪我吃飯,王丹的電話就打過來,問我到了沒有。我很奇怪,王丹如何知道我的情況?朋友詭秘地說是他出賣了我。
  
我知道,這個功利世界培養著急功近利的心態。許多人,就是喜歡伴靠名人的肩膀,以此作為攀登人生之路的階梯。我並不喜歡這樣的生活態度,但也能夠理解他們的不得已,這是社會的疾病。如果說,美國有我不喜歡的地方,這種對名利的極端追求的人生觀可以說是其中之一。美國憑藉自己的實力,不僅建立起世界霸主的地位,更把他的功利商業主義文化推廣到了整個世界。但這不是我的人生觀。
  
不過無論我承認與否,按朋友的話說我大小也算個名人,而且現在也成了六四的代表人物,所以與王丹的見面是非常有意義的。但我們的第一次見面,卻因為種種原因一直到一個月後參加一個朋友的新書發佈會才得以實現。王丹是發佈會的主持人,而我是主講的嘉賓之一。會前短暫的交流,王丹的幽默已經讓我們輕鬆了許多。說實話,如果不是「王丹」這個歷史鑄就的品牌讓我對他有了先驗的設定,現實的王丹看起來實在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學者形象。只有在他拿起話筒面對記者的時候,一副成竹在胸的坦然,才讓我明白這確實是那個經歷了血雨腥風的王丹,是那個為了民主自由而歷經牢獄艱難的王丹。
  
還在國內的時候,共產黨的報紙就對海外的民運極進詆譭誣蔑之能事,而毫無疑問,一些以民運領袖自居的弄潮兒們也提供了無數的笑料,加深了國人對於民運的無奈感。在寫完《天安門情人》以後,就有讀者來信問:那麼大的牽動了全民族的運動,剩下了甚麼?更有讀者直接了當地說:成了笑話,看看今天民運的樣子吧。
  
這些信,每每讓我有心痛的感覺。我不是一個需要靠民運吃飯的人,也不打算成為職業的政治人物,但作為身歷六四的天安門學生,我也不得不問:歷史上每一場偉大的運動以後,都會留下造福後來者的遺產。而六四對於中國,難道只有深刻的教訓,一些聞人們的花邊新聞?
  
「不,89一代就是六四的遺產。他們的沉默也只是基於現實的無奈。」
  
王丹說這句話的時候,顯得非常地平靜,這讓我想起他在記述牢獄生活的文章中坦承沒有受到人身攻擊的事,當時我的感覺就是:這是一個實事求是的人。因為他沒有必要把這一點在書裡寫出來。不願意訴苦說自己如何受了委屈,但也沒有必要強調自己沒有受到人身攻擊。大不了,不說就是了。但作為一個讀者,我就是看了王丹的獄後記中這一段的描述,對他有了一點與眾不同的印象。判斷一個人,往往只需要一句話。可惜,這不符合中國共產黨文化的邏輯:林彪還喊毛主席萬歲呢。可憐,如果不是毛老頭逼的,林彪願意那樣嗎?無論如何,我理解國人的心態。這樣的情況下,跟隨媒體八卦起舞,也就理所當然了。但我相信王丹,我相信一個可以公正評價關管自己的牢獄幹部的人。
  
我們在隨後的聚會裡,一起回憶起89年,回憶起中國人一夜之間變成了團結真誠的一族,回憶起他的民主沙龍是如何在壓力下發展壯大而最終成了領導89年學運的中堅力量的。
  
「所以,我相信89一代,這是向上的力量。」
  
王丹的總結非常地簡短,但發掘出了我心裏的共鳴:不是嗎,我自己在中共六四後十餘年的統治下,也沉淪消極,而一旦得到自由就立刻寫出了作品?不是嗎,我所收到的大量讀者來信中,對中國六四後社會現實的不滿何其多呢?不是嗎,89一代的陳用林放棄舒適的外交官不做,選擇了出逃?
  
是的,這是向上的力量!我們有理由相信一個時代的沉淪,我們也有理由相信一個社會的沉淪,我們更相信一個革命黨的沉淪,但我們不相信人類會沉淪!歷史上,有過比中共更強權的第三帝國。在那個時代,被納粹控制的歐洲有多少人相信那不過是人類歷史上極其短暫的曇花時代?
  
水比油沉,斜不壓正!前者是自然的規律,後者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毫無疑問,89一代代表了時代的呼聲,那是向上的力量,就必然會有浮出水面的一天。
  
車流總算移動起來,向著西方前進。我前面的巨型卡車換了一條道,於是我看見了洛山磯的夕陽。藍天下的夕陽是美麗的,即使高速路上川流的車流排放的噪音也影響不了她溫色的余暉中散發出的一層憂鬱的美。一片浸泡在霞光中的雲,懶懶地遮著公路的盡頭。早我離開會場的王丹,是不是正在那片雲下行駛?那是中國的方向。
  
July 30, 2005·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為不相識的親戚伸冤暴光 X X黨
吳葆璋:為什麼中國還有那麼多人權問題
明居正:歷史將如何定位中共
《鐵流》創編人之一陳晏彬入獄15年獲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