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高市環保團體 搶救龍巖冽泉殘存地景

人氣: 1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程啟峰高雄二日電)高雄市政府「壽山龍井社區暨登山步道改善工程」計畫以棧道掩蓋龍目井,環保團體認為此舉將扼殺「打狗八景|龍巖冽泉」殘存的歷史地景,讓高雄的龍脈消失,今天在龍目井旁舉行記者會,為保留龍目井請命。

昔日打狗八景之一「龍巖冽泉」,經近年來人為建設破壞,昔日風華不再,眾多鳥類棲息覓食盛況也不復見,今非昔比,碩果僅存的龍目井,也因高雄市政府的登山步道工程即將不保,不過,龍目井湧出的冷泉,仍是當地民眾的最佳消暑去處,吸引不少民眾及小朋友到場戲水。

「龍巖冽泉」即昔日柴山東側多處礁岩裂縫有冷泉奔湧而出,汨汨不絕,孕育眾生,從平埔族、到漢人,猶如打狗的血脈,青翠山巒、加上山緣多處奔湧的冷泉,清朝時將此壯觀的地景稱「龍巖冽泉」。如今,因為無節制的開發,到現在僅剩北登山口旁的龍目井在雨季尚有清澈的冷泉奔湧而出。

包括高雄市柴山會、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高雄市野鳥學會、台灣田野工場、高雄市社區大學促進會、高雄市文化愛河協會、高雄市現代畫學會、高雄市綠色協會等代表都出席記者會並發表聯合聲明。

聲明稿指出,重現「龍巖冽泉」對高雄意義是:一、連結古今歷史。還原歷史原貌,呈現人民生活的軌跡。二、呈現清晰的地質水文現象,具體檢生態、與教育功能,是高雄地理環境的活教材。三、深耕在地文化,展現高雄邁向「文化城市」的決心。

高雄在近幾年大力推動「文化、歷史、景觀」三者結合優質的工程規劃與施工,如此方有利於未來高雄市觀光產業的發展。然而,在2009世運的光環下,高雄市所有工程紛紛出籠、也匆匆上路,工程規劃審查機制,文化與歷史的部分不是完全缺席,就是徒具形式,「壽山龍井社區暨登山步道改善工程」就是一例,當民間團體緊急將史料與現況提供,公部門的態度則是以敷衍為主。純工程、純利益考量,文化歷史全然不當一回事。

這項工程的確需要一個可以重現歷史地景的契機,該工程要避開龍目井,非常容易,只須閃一下就好,如此簡單的動作市府公部門都不願意了;試問,高雄還有哪一個歷史文物能保得住的?完善規劃的工程叫建設,不當的工程則是破壞,如此將自家文化歷史視如敝屣,令人遺憾。



環保團體並呼籲,代理市長陳其邁站出來一起搶救龍巖冽泉,讓龍巖冽泉重現,改善龍目井景觀,應是重塑、改善,而不是整個掩蓋起來,請陳其邁當個文化市長,而不是文化殺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