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以-中的三角關係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8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鐘孟倫,石玲編譯報導) 本週二,以色列和美國就以色列對外軍售簽署一項協議。以色列同意在向中國或其他國家轉讓軍事技術之前先和美國協商。此舉乃在管制軍事科技的流向,同時也修補因以色列企圖向中國軍售而受損的美以關係。以色列政府因為目前實施撤出加沙地帶的計劃需要美國的支持而急于與美國修好。此項簽署也將使美-以-中的三角關係發生極大的變化。

中-以之間的軍貿關係

中以兩國在1992年1月正式建交前就有了頻繁的軍事交易。在中國眼裡,以色列可幫助中國實現軍事現代化。1989年「六四」血案後,美國帶領其他國家對中國實行制裁,而以色列就成了中國獲得西方科技的「後門」。

以色列也發現中國是個絕佳客戶。80年代,以色列維持不住其在拉丁美洲和南非的軍火市場時,卻能在中國另闢奚徑。軍售緩和了兩國之間的歧異,也促成了1992年1月彼此關係的正常化。這其中美國扮演了間接角色,因為美國一直要求歐洲同盟國維持對中國實施的武器禁運,且又將軍售視為以色列的利益,因而對中以的軍貿關係視而不見。

冷戰結束後,美國一改之前對中以關係的冷漠態度。因不再需要中國作為與俄國抗衡的力量,且又將其視為日後威脅美國在亞洲地區影響力的新對手,美國開始積極關注中國與以色列之間的往來,特別是威脅它在亞太地區利益的中以軍售。

軍售引起的衝突史

美以兩方因中國軍售問題起衝突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早在冷戰結束與蘇聯解體後,美國與以色列就曾因為以中的軍事關係而時起爭議。

1992年,以色列就被指控將美國的技術非法轉移到中國﹔華盛頓時報(Washington Times)指以色列把在科威特危機期間佈署在以色列的愛國者反飛彈系統的技術細節提供給中國。為此,美國曾派出官方團隊前去以色列調查。因調查結果與以色列政府先前的辯解不符,以致嚴重傷害了兩國之間的關係。之後1994年,以色列又被指控將雄獅(Lavi)戰鬥機相關技術轉賣給中國。

也是1994年中國與以色列開始談判,由以色列在伊留申Il-76型運輸機上加裝以色列製的法爾康(Phalcon)早期空中預警系統。中國意圖採購的四架法爾康預警機能給以色列航太工業公司 (IAI) 帶來近十億美元的進帳。但是克林頓政府認為這會造成亞太戰略局勢緊張,因此向以色列施壓,要求不得出售,否則將縮減對以色列的經援。最後以色列於2000年七月宣布取消這項交易,並向中國道歉,同時予以三億五千萬美元的賠償。美國方面則同意以色列將法爾康預警機出售給印度。以色列也對美國承諾,將會把任何涉及中國的軍貿關係透明化。

去年中國把90年代向以色列購買的哈比(Harpy)反雷達無人駕駛機的一些零件送到以色列的製造廠進行翻修,以色列表示這是例行的維修工作。華盛頓則反駁說,這是一次技術升級,並對此表示憤怒。

哈比反雷達無人駕駛機能有效破壞雷達站跟高射砲陣地。美國擔心這項晉級將打破臺海之間的戰略平衡並造成亞太地區的危機。經過爭執、施壓、幕後交涉、以及制裁–包括停止兩國間幾個敏感項目的合作以及凍結一些軍事設備的運輸–以色列最終屈服於美國的命令而於今年六月取消此項交易,並公開向美國道歉。

忘記教訓 重蹈覆轍

以中美的爭議一再重演顯示出一些重要但常被忽略的教訓。那就是,以色列還未認識到冷戰結束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尤其在「邪惡帝國」蘇聯解體後,以色列對美國的重要性已相對減低。

以色列不曾理解中國在太平洋地區對美的潛在威脅,因而從未真正考慮過向中國出售軍備所帶給美國的影響。以色列一直強調售予中國的軍備並沒有牽涉到美國的資金或技術,這也彰顯出以色列並不了解問題的核心。

問題不在於資金和技術是否來自美國–畢竟,法爾康預警機和哈比無人駕駛機都沒有美國的研發科技–而是由於以色列長期依賴美國,致使它的外交政策受到局限。這不僅暴露出以色列的地位薄弱,也使它成為不可靠的武器供應國。以色列能在世界上立足的一個重要因素取決於其軍售供應。而軍售中國帶給它的是與美國的直接衝突。

此外以色列也應考慮﹕中國一向是武器的擴散者、獲取並鞏固了先進科技後再將其回銷至開放市場。誰知中國日後會不會將哈皮反雷達無人駕駛機再賣給伊朗、 敘利亞等與以色列敵對的國家?

未來發展情勢

在戰略問題上,受到美國壓力的並不只有以色列一個國家,但是以色列比其他國家更為脆弱。美國是以色列的主要盟國,每年向以色列提供2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加上美國是以色列唯一可以信靠的盟邦,在中東阿拉伯國家圍繞中的以色列必需依靠美國。所以雖然以色列認為美國在軍售上持雙重標準–制裁以色列與中國的軍備交易,卻不阻止其他國家如法國、德國、與俄羅斯將武器或核原料賣給伊朗–但只要它在政治、經濟、和戰略上仍然依賴華盛頓,以色列對中國的武器出口就將繼續受到美國箝制。此外,以色列的軍備出口若受到限制將會對它的經濟帶來極大的危害,因為軍事工業出口是以色列經濟的重要支柱。

中國方面則很可能會向以色列尋求賠償,並在未來避免再和以色列進行武器交易。

美國則會更努力圍堵軍事科技流向中國。然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關係高級學院教授藍普頓(David M. Lampton)指出,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各國與中國的貿易關係日益密切,美國想要阻止他國出售武器或技術給中國,將越來越困難,何況中國自己也在加強武器研發,因此未來美國將面對更嚴峻的挑戰。

資料來源﹕Power and Interest News Report﹐ FrontPage Magazine﹐ BBC﹐ 中央社﹐大紀元網站。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白宮:威懾中俄 必要時美會增加戰略核武部署
臨時碼頭已修復 美軍將恢復向加沙的人道救援
分析:中歐即將邁向貿易戰?
歐洲議會選舉開跑 出口民調顯示荷蘭競爭激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